卡纳克神庙

定义

Joshua J. Mark
翻译,由Yangwei Li翻译
发表于 16 September 2016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法语, 西班牙语
打印文章
The Rams of Amon (by Dreef, Copyright)
阿蒙神庙的一排公羊
Dreef (Copyright)

卡纳克(Karnak)是现代对埃及底比斯阿蒙神庙遗址的称呼。古埃及人称此地为“Nesut-Towi”,意为“上下埃及的王座”,“Ipet-Iset”,意为“最佳宝座”,还有“Ipt-Swt”,意为“精选之地”,也写作“Ipetsut”,意为“最精选之地”。

最初的名字与古埃及人认为底比斯(Thebes)是世界之初从混沌之水中升起的原始土丘上建立的第一座城市这一信仰有关。当时,创世神阿图姆(Atum,有时是普塔Ptah,或拉Ra)站在土丘上开始创造万物的工作。人们认为这座神庙的选址就是这片最初的地面,因此神庙就建在了这个地方。卡纳克神庙被认为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天文观测台,也是阿蒙神与人间直接交流的圣地。

历史概述

阿蒙神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尽管有人认为柬埔寨的吴哥窟Angkor Wat更大),它不仅供奉着阿蒙神,还供奉着奥西里斯(Osiris)、蒙图(Montu)、伊西斯(Isis)、普塔(Ptah)和其他埃及统治者,这些统治者希望因对这座神庙的贡献而被铭记。这座神庙历经数世纪逐渐建成,每个新统治者都会对其进行扩建,从古王国时期(公元前 2040 年 - 公元前 1782 年)开始,历经新王国时期(公元前 1570 年 - 公元前 1069 年),一直到托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 323 年 - 公元前 30 年)。

有人甚至认为,由于一些废墟的风格以及新王国时期图特摩斯三世(Tuthmose III ,公元前 1458 年 - 公元前 1425 年)在其节庆厅内所刻的古王国(约公元前 2613 年 - 约公元前 2181 年)国王名单,古王国时期的统治者最早在此地建庙。特摩斯三世所选择的国王名单表明,他可能拆除了他们的纪念碑来建造自己的节庆厅,但仍希望他们被铭记。在这座神庙漫长的历史中,建筑经常被拆除、翻新或扩建。随着每一位继任者的统治,这一建筑群不断扩展,如今的废墟占地超过 200 英亩。据估计,仅主庙就能容纳三座像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Cathedral)那样规模的建筑。

阿蒙神庙持续使用并不断扩建超过 2000 年,被视为埃及最神圣的场所之一。阿蒙神庙的祭司们负责管理神庙的事务,他们变得越来越富有和强大,以至于在新王国末期,他们能够掌控底比斯(Thebes)的政权。当时,埃及的统治权在上埃及底比斯的祭司政权和下埃及佩尔·拉美西斯(Per-Ramesses)的法老政权之间分裂。

祭司势力的崛起以及法老地位的削弱被认为是新王国衰落以及第三中间期(公元前 1069 年至公元前 525 年)开始的主要原因。神庙建筑群在公元前 666 年的亚述(Assyrian)入侵中受损,又在公元前 525 年的波斯(Persian)入侵中遭到破坏,但两次都被修复和翻新。

据估计,仅主殿内就可容纳三座与巴黎圣母院大小相当的建筑。

到公元 4 世纪,埃及已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基督教被推崇为唯一的正统信仰。公元 336 年,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二世(Constantius II,公元 337 年至 361 年在位)下令关闭异教神庙,阿蒙神庙也因此被废弃。科普特(Coptic)基督徒利用这座建筑举行宗教仪式,这一点从墙上的基督教艺术作品和铭文可以得到证实,但后来这个地方又被遗弃了。

公元 7 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埃及期间,这座神庙被重新发现,当时它被称为“卡-拉纳克”,意思是“坚固的村庄”,因为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建筑。17 世纪欧洲探险家开始在埃及旅行时,他们被告知底比斯的宏伟废墟是卡纳克(Karnak)神庙,这个名字自此一直沿用至今。

阿蒙(Amun)与早期神庙

阿蒙(也被称为阿蒙-拉)是底比斯的一位次要神祇,在门图霍特普二世(Mentuhotep)于约公元前 2040 年统一埃及之后,其地位逐渐上升。阿蒙融合了两位更古老的神祇——阿图姆(创世神)和拉(太阳神)的力量,成为了众神之王,既是生命的创造者也是守护者。卡纳克地区在任何建筑建成之前可能就已经是阿蒙神的圣地了,也有可能是阿图姆神(Atum)或奥西里斯神(Osiris)的圣地,这两位神灵在底比斯也受到崇拜。

该遗址早已被划为圣地,因为那里没有发现任何民居或市场的遗迹,只有宗教主题的建筑或在第一座神庙建成很久之后才建造的皇家公寓。在古埃及,人们的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没有分离,所以人们可能会认为很难区分纯粹世俗的建筑和宗教场所,但事实并非如此,或者并非总是如此。在卡纳克,柱子和墙壁上的铭文以及艺术品清楚地表明,从最早期开始,该遗址就具有宗教性质。

Amun
阿蒙
Joanna Penn (CC BY)

据认为在该遗址最早建造的纪念碑是瓦汉克·因特夫二世(Wahankh Intef II,约公元前 2112 - 2063 年)为阿蒙-拉神竖立的一根柱子。但这一说法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他们指出图特摩斯三世在其节庆厅的国王名单中声称该遗址在古王国时期就已开始用于宗教目的。他们有时还会指出废墟中一些建筑带有古王国时期的风格。

然而,这种建筑上的联系与上述说法无关,因为古王国时期(即大金字塔建造者的时代)的建筑风格常常被后世效仿,以彰显往昔的辉煌。如果古王国时期的统治者曾在此地建造过建筑,那么这些建筑后来都被后世的国王拆除了,一些学者认为图特摩斯三世的王表就指向了这一点。

瓦汉克·因特夫二世是底比斯的统治者之一,他与赫拉克利奥波利斯(Herakleopolis)软弱无能的中央政府作战,为门图霍特普二世(约公元前 2061 年至公元前 2010 年)推翻北方的国王、为埃及在底比斯统治下重新统一铺平了道路。门图霍特普二世掌权后,在卡纳克河对岸的代尔巴赫里(Deir el-Bahri)建造了自己的陵墓建筑群,这使一些学者认为当时那里已经有一座重要的阿蒙神庙;而不仅仅是伊那夫特二世的纪念碑。

门图霍特普二世可能在该地建造了一座神庙以感谢阿蒙神助他取得胜利,然后在神庙对面建造了自己的建筑群,但这种说法只是推测,没有证据支持。他选择建造陵墓群的地点,很可能是因为其靠近河对岸的圣地;当时那里未必已有神庙,但这并不妨碍他做出这样的选择。

卡纳克最早的已知建造者是中王国时期的国王塞努斯雷特一世(Senusret I ,约公元前 1971 年至公元前 1926 年在位),他在此处为阿蒙神建造了一座神庙,还建有一个庭院,可能是为了纪念河对岸的门图霍特普二世的陵墓群,并与之相呼应。因此,塞努斯雷特一世可以说是卡纳克最初的设计师,其设计灵感源自伟大的英雄门图霍特普二世的陵墓。不过,这些说法都只是推测,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任何神庙建成之前,这片区域就被视为圣地。

塞努斯雷特一世之后的中王国诸王都在神庙上添加了自己的特色,并对这片区域进行了扩建,但新王国时期的统治者们将这片规模不大的神庙区域和建筑群改造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细节繁复的庞大建筑群。自第四王朝的胡夫王(Khufu,约公元前 2589 年至公元前 2566 年在位)在吉萨建造了大金字塔以来,还没有人尝试过如此宏大的工程。

Temple of Amun, Karnak
阿蒙神庙 卡纳克
Dennis Jarvis (CC BY-SA)

新王国时期的发展

新王国时期的法老们对阿蒙神庙倾注了大量心血。塞提一世(Seti I ,公元前 1290 年至 1279 年在位)以及他的继任者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 ,大帝,公元前 1279 年至 1213 年在位)为此前在新王国时期已建成的规模宏大的柱廊厅增添了装饰和柱子。此举旨在向神明致敬,并确保上述法老在民众永恒的记忆中占有一席之地。学者科琳娜·罗西(Corinna Rossi)援引埃及学家伊丽莎白·布莱斯(Elizabeth Blyth)的研究成果写道:

卡纳克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宇宙最高统治者阿蒙与地球上最高统治者法老之间的联系点,法老代表着全体埃及人民。因此,尤其是从新王国时期开始,每一位希望永垂不朽的国王实际上都被迫为这座最重要的神庙增光添彩。(41)

新王国时期的所有法老,包括塞提一世(Seti I )和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之前和之后的法老,都为卡纳克神庙做出了贡献。实际的施工工作由底比斯大监狱的囚犯、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或受雇的工人、石匠和艺术家完成。新王国始于阿赫摩斯一世(Ahmose I ,约公元前 1570 年 - 公元前 1544 年在位)的统治时期,他驱逐了被称为喜克索斯人(Hyksos)的外国统治者,统一了埃及。阿赫摩斯一世是底比斯的王子,为感谢阿蒙神助其取得胜利,他向卡纳克神庙捐赠了财物。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约公元前 1386 年 - 公元前 1353 年在位)统治时期是埃及历史上最为奢华的时期之一,他众多的建筑项目确保了他会被铭记,但他仍向底比斯的阿蒙神庙捐赠了财物。

他的继任者阿肯那吞(Akhenaten,约公元前 1353 年 - 公元前 1336 年在位)禁止崇拜阿蒙神和埃及的其他神灵,关闭了所有神庙,并将其个人崇拜的神阿吞(Aten)提升为宇宙唯一的至高神。即便如此,他仍向卡纳克捐赠了财物,不过他捐赠的是阿吞神庙,而非阿蒙神庙,后来的法老霍伦海布(Horemheb,约公元前 1320 年 - 公元前 1295 年在位)在恢复埃及诸神崇拜并试图抹去阿肯那吞统治的记忆时将其摧毁。新王国时期这些增建、修缮和发展的结果是,卡纳克神庙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历史学家玛格丽特·邦森(Margaret Bunson)写道:

卡纳克神庙是地球上最令人惊叹的宗教建筑群。其占地 250 英亩,由神庙、小教堂、方尖碑、柱廊和雕像组成,历经 2000 年的建造,将埃及艺术和建筑的精华融汇成一座伟大的石质历史丰碑。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西北延伸至西南,第二部分与最初的神殿成直角,第三部分由后来的国王增建。阿蒙(Amun)神庙的布局即使在废墟中也清晰可见,包含了一系列协调一致的建筑结构和创新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石材的强度和建筑群的宏伟气势。和埃及所有其他主要神庙一样,卡纳克神庙也有一条通往尼罗河的斜坡和运河,其入口处还排列着一排排羊头狮身像。曾经,这些狮身像将卡纳克神庙与位于南部的卢克索的另一座阿蒙神庙连接起来。(133)

这座巨大的建筑群供奉着阿蒙(Amun)和一些受人尊敬的神灵,其中心是神灵之家的内殿,与夏至日落时分的日落完美对齐。事实上,整个卡纳克神庙都与天象事件对齐,那里的祭司们会解读这些事件,以了解神的意志和他对人类的期望。

Amun, Ramesses II, & Mut
阿蒙、拉美西斯二世和穆特
Mark Cartwright (CC BY-NC-SA)

圣地的结构和运营

卡纳克神庙由一系列方尖塔(pylons,一种顶部逐渐变细直至檐口的宏伟门廊)组成,这些方尖塔通向庭院、大厅和神庙。第一座方尖塔通向一个宽阔的庭院,吸引着游客继续前行。第二座方尖塔通向柱廊庭院,其长 337 英尺(103 米),宽 170 英尺(52 米)。这个大厅由 134 根高达 72 英尺(22 米)、直径 11 英尺(3.5 米)的柱子支撑着。

最初这片土地可能供奉的是蒙图(Montu),一位底比斯战神,即便在阿蒙神崇拜兴起之后,这里仍有一处专门供奉他的区域。然而,随着神庙的不断扩建,它逐渐被划分成布森提到的三个部分,分别供奉阿蒙神(Amun)、象征着太阳生命之光的阿蒙神配偶穆特(Mut)以及他们的儿子月亮神孔苏(Khonsu)。这三位神祇被称为底比斯三神,一直是最受欢迎的神祇,直到奥西里斯崇拜及其三神奥西里斯(Osiris)、伊西斯(Isis)和荷鲁斯(Horus)的出现,最终取代了它们(后来演变成伊西斯崇拜,成为埃及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崇拜)。

这座神庙建筑群从新王国时期之前的中王国时期对阿蒙神的最初神庙发展而来,后来成为众多神祇的荣誉圣地,包括奥西里斯、普塔(Ptah)、荷鲁斯、哈索尔(Hathor)、伊西斯以及新王国时期的法老们认为他们应该感激的其他著名神祇。。神庙中的神职人员管理着这片圣地,收取什一税和贡品,分发食物和提供咨询,并为民众解读神的旨意。到新王国末期,卡纳克神庙雇佣了超过 8 万名神职人员,那里的大祭司比法老还要富有。

Temple of Amun Plan, Karnak
阿蒙神庙平面图,卡纳克
Fletcher Bannister (Public Domain)

从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 )统治时期开始,阿蒙神崇拜就给新王国时期的君主们带来了麻烦,可能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然而,除了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敷衍之举和阿肯那吞(Akhenaten)的大胆改革之外,没有哪位统治者曾试图采取任何措施来显著削弱祭司的权力,而且正如所提到的,每位国王都不断地为阿蒙神庙和底比斯祭司的财富添砖加瓦。

即使在第三中间期(约公元前 1069 年至公元前 525 年)埃及分裂动荡之时,卡纳克神庙依然备受尊崇,埃及的统治者们也继续尽其所能地对其进行扩建。在第三中间期末期,埃及先是于公元前 671 年遭到亚述人埃萨尔哈东(Esarhaddon)的入侵,随后在公元前 666 年又被亚述人阿淑尔巴尼拔(Ashurbanipal)入侵,底比斯被毁,但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却未被损毁。同样的情况在公元前 525 年波斯人入侵时再次上演。事实上,亚述人对底比斯及其宏伟神庙印象深刻,他们在摧毁这座城市之后,还命令埃及人重建。

公元前 404 年至公元前 398 年在位的法老阿米拉乌斯(Amyrtaeus)将波斯人逐出埃及,埃及重新恢复统治;卡纳克的建设也随之恢复。法老奈克塔内布一世(Nectanebo I ,公元前 380 年至公元前 362 年在位)为这座神庙增添了一根方尖碑和一座未完工的门楼,并在神庙周围筑起了一道围墙,也许是为了保护神庙免受未来可能的入侵。奈克塔内布一世(Nectanebo I )是古埃及伟大的建筑家之一,他还负责建造了菲莱(Philae)岛上的伊西斯(Isis)神庙。他是埃及最后一位本土法老之一。公元前 343 年,波斯人卷土重来,埃及失去了自治权。

Kriosphinx
公羊
Georges Perrot and Charles Chipiez (1883) (Public Domain)

托勒密王朝与罗马的崛起

公元前 331 年,亚历山大大帝从波斯人手中夺取了埃及,在他死后,他的将军托勒密声称该国是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托勒密一世(统治时期 323 - 公元前 283 年)试图融合埃及和希腊文化以创建一个和谐的多民族国家,但他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亚历山大港。然而,他后来的继任者托勒密四世(统治时期公元前 221 - 204 年)将注意力转向了卡纳克,并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地下墓室,供奉着奥西里斯神。托勒密王朝在他的统治下开始瓦解,这一时期没有其他统治者对卡纳克遗址进行扩建。该王朝以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公元前 69 - 30 年)去世而结束,之后埃及被罗马占领。

罗马人也将注意力集中在亚历山大港,而忽略了底比斯及其神庙。公元 1 世纪,在与南方努比亚人的战斗期间或之后,他们洗劫了底比斯,使这座城市沦为废墟。自此之后,前往这座城市或这座神庙的人越来越少。

公元 4 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公元 306 - 337 年在位)统治下的罗马帝国接受了基督教,这一新宗教不再受到迫害,开始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广泛的接受度。公元 337 - 361 年在位的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关闭了帝国境内所有的异教神庙,当然也包括卡纳克神庙,但此时的底比斯已是一座鬼城,只有少数居民在废墟中生活。公元 4 世纪,当地的科普特基督徒曾将阿蒙神庙用作教堂,但后来又放弃了。这座城市和神庙建筑群随后便任其衰败。

Hatshepsut's Temple, Karnak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卡纳克
Dennis Jarvis (CC BY-SA)

公元 7 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埃及,他们首次将这座宏伟建筑称为“卡纳克”,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座设防的村庄(“el-Ka-ranak”)。这是当地居民告诉17 世纪早期欧洲探险家这块遗址称为“卡纳克”,该遗址自那时起一直沿用此称谓。如今,卡纳克是一座大型露天博物馆,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游客。它是埃及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遗迹之一。

和巴尔贝克(Baalbek)、巨石阵(Stonehenge)、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内姆鲁特山(Nemrut Dag)、吴哥窟(Angkor Wat)等古迹一样,卡纳克(Karnak)因其规模、范围以及在没有起重机、没有卡车、没有任何现代人认为必不可少的现代技术的情况下建成了这座神庙的原因,是它一直令游客着迷。从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到公元 4 世纪的历史,都刻在卡纳克的墙壁和柱子上,如今人们参观这个遗址,看到这些铭文,就实现了古埃及君主们希望通过他们伟大的事迹被记录在底比斯阿蒙神庙中而永垂不朽的愿望。

删除广告
广告

关于译者

Yangwei Li
李杨威,1963年生,男,中国人。1986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教务处负责托福考试中心等工作;1997-1998年,在美国纽约长岛的STAPLES STORE工作;2006-2012年,主持天津天狮学院工作。

关于作者

Joshua J. Mark
Joshua J. Mark現在是一位自由作家,曾在紐約Marist學院兼職哲學教授。他曾在希臘和德國生活,並環遊過埃及。他在大學教過歷史、寫作、文學和哲學。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Mark, J. J. (2016, September 16). 卡纳克神庙 [Karnak]. (Y. Li,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0539/

芝加哥风格

Mark, Joshua J.. "卡纳克神庙." 翻译 Yangwei Li.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September 16, 2016.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0539/.

MLA 风格

Mark, Joshua J.. "卡纳克神庙." 翻译 Yangwei Li.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16 Sep 2016. 网络. 01 Apr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