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塞华曼

定义

Mark Cartwright
翻译,由Yangwei Li翻译
发表于 20 July 2016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法语, 西班牙语
打印文章
Sacsayhuaman Fortifications (by David Stanley, CC BY)
萨克塞华曼防御工事
David Stanley (CC BY)

萨克塞华曼(意为“皇家雄鹰”)堡垒位于古印加首都库斯科的北部边缘。该建筑群建于帕查库蒂(公元1438年至1471年在位)及其继任者统治时期,其巨大且建造精良的城墙至今犹存,这不仅见证了印加帝国的强大,也彰显了印加建筑师的精湛技艺,以及他们将宏伟建筑与自然景观和谐融合的超凡意识。如今,传统印加风格的庆典仪式每年仍在萨克塞华曼重现。

建筑

这座堡垒是印加人建造的规模最大的建筑。它建在一堆高耸的岩石岬角上,面朝印加首都库斯科城外北部的沼泽地。在此出土的陶器表明,该遗址此前曾有印加居民居住。这座堡垒始建于伟大的印加帝国缔造者帕查库蒂·印加·尤潘基统治时期,也可能是在公元15世纪中叶由他的儿子图帕克·印加·尤潘基敕令建造,其设计归功于四位建筑师:瓦尔帕·里马奇、马里坎奇、阿卡瓦纳和卡拉·昆奇。 最初建造的建筑仅使用泥土和黏土。后来则采用宏伟的石砌建筑取而代之,这些石砌建筑采用巨大的、切割精细的多边形石块,许多石块高度超过 4 米,重量超过 100 吨。为了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2 万名劳工被征调而来,这得益于印加帝国从被征服民族那里获取物资和劳力的成熟制度。在轮班制下,6000 人负责采石,其余 4000 人挖掘战壕并铺设地基。堡垒的城墙是分段垂直建造的,可能每一段都由一个族群组成的劳工小组负责。

印加人是石匠大师。巨大石材的开采和塑形需要使用更坚硬的石材和青铜工具。石块上遗留的痕迹表明,它们大多是被捶打成形,而不是被切割成形。石块的搬运则需要用到绳索、圆木、杆子、杠杆和借助坡道,一些石块上用于帮助搬运工控制石块移动方向的凹凸抓手以及移动摩擦留下的划痕依稀可见。在采石场和通往建筑工地的各条道路上留下的未完成的石料清楚地表明,石料首先在采石场被粗略加工,然后在最终目的地被二次加工。现场对石块的切割和砌筑非常精准,因此无需使用砂浆。按照惯例,最后一道工序是工匠们使用磨石和沙子来精细打磨石墙的外立面。

这座堡垒建筑群包括一些庙宇,其中最著名的是供奉太阳神因蒂的庙宇,这里也是印加人举行仪式的场所。

实验考古学表明,印加人准备、修整和使用石块砌墙的速度比学者们之前认为的要快得多。即便如此,建造一堵像样的石墙也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印加工匠们还须确保石块间相互无缝咬合,墙壁稍微内倾,以最大限度地抵抗地震破坏。时间证明了他们的成效,因为 500 年的地震对保存完整的印加建筑几乎没有造成任何损坏,萨克塞华曼也不例外。

设计

如果库斯科的整个建筑从上往下看呈美洲狮形状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萨克塞华曼就是美洲狮的头部。这座堡垒有三个不同的阶地,彼此向后退缩。每面墙高 18 米,呈之字形排列,绵延 540 多米,因为每面墙上有多达 40 处分段,这使得守军能够通过交叉火力击退进攻者;整个堡垒正面的曲率也有助于实现这一效果。此外,印加建筑师努力追求将他们的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萨克塞华曼的轮廓也模仿了其背后高耸的山脉的轮廓。当太阳在锯齿状的梯田之间形成深三角形阴影时,这一点尤其明显,就像它在有山峰和山谷的山脉上所形成的投影一样。

Sacsayhuaman Panorama
萨克塞华曼全景
Darkmagic (CC BY-SA)

出于另一项防御考虑,每个平台上只有一个小门,可通往后面山坡上的内部建筑和塔楼。西班牙目击者称,堡垒中央有一座四到五层的大型圆形塔楼,其地基(以及另外两个地基)至今仍可见到。在建筑群的后方,一个被称为 Suchuna(滑梯)的区域,建有更多的露台、庭院、附属建筑,以及包括蓄水池和渡槽在内的供水系统。最后,在罗达德罗山的一侧有一块阶梯状的梯田,人们认为这里曾是一座宗教圣地,也许是用来祭拜大地女神帕查玛玛的,或者是印加统治者观看仪式的观景台,或者是天文观测的地方。

功能

据说,这座堡垒建成后至少可容纳 1,000 名战士,但由于印加人从未遭受过敌国的入侵,因此很少需要这么多士兵。可能正因为如此,萨克塞华曼的设计不仅仅是一座堡垒。该建筑群还包括寺庙,尤其是一座供奉太阳神因蒂的寺庙,同时,也是举行印加重要仪式的场所。另外,萨克塞华曼还是印加的一座主要仓库,里面存放着武器、盔甲、食品、贵重纺织品、陶瓷、金属工具和贵金属等。

Sacsayhuaman Terrace Gateway
萨克塞华曼梯田大门
Martynas (CC BY-NC-SA)

公元 1532 年,在西班牙征服秘鲁期间,萨克塞华曼城堡确实发挥了堡垒的作用。公元 1533 年,在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的率领下,西班牙人在杀死印加统治者阿塔瓦尔帕(Atahualpa)后不久征服了库斯科,但随后面临印加大军有组织、持续的围攻。皮萨罗派他的兄弟胡安(Juan)率领骑兵攻打萨克塞华曼城堡,然后借助梯子爬上城墙。尽管胡安在攻城过程中牺牲,但攻势还是取得了成功,而占领堡垒使西班牙人得以有效抵抗印加大军的持续围攻。

后续使用

在欧洲人入侵后,帝国崩溃,萨克塞华曼的大部分石块被重新用于库斯科的其他殖民时期的建筑。后来,西班牙人用泥土覆盖了废墟,以防止它们被印加叛军使用,直到公元 1934 年,该遗址才被重新挖掘发现。如今,每年冬至,印加传统年度节日 Inti Raymi 会在堡垒的废墟上重演。

删除广告
广告

关于译者

Yangwei Li
李杨威,1963年生,男,中国人。1986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教务处负责托福考试中心等工作;1997-1998年,在美国纽约长岛的STAPLES STORE工作;2006-2012年,主持天津天狮学院工作。

关于作者

Mark Cartwright
马克是一位全职作家、研究人员、历史学家与编辑,他对艺术、建筑,以及研究所有文明共有的思想尤为感兴趣。马克拥有政治哲学硕士学位,目前担任WHE出版总监一职。
Array ( [0] => Array ( [errno] => 1064 [sqlstate] => 42000 [error] => syntax error, unexpected '-' ) ) Array ( [0] => Array ( [errno] => 1146 [sqlstate] => 42S02 [error] => Table 'ancient_db.ci_search_results' doesn't exist ) )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Cartwright, M. (2016, July 20). 萨克塞华曼 [Sacsayhuaman]. (Y. Li,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4839/

芝加哥风格

Cartwright, Mark. "萨克塞华曼." 翻译 Yangwei Li.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July 20, 2016.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4839/.

MLA 风格

Cartwright, Mark. "萨克塞华曼." 翻译 Yangwei Li.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0 Jul 2016. 网络. 22 Feb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