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文字

定义

Joshua J. Mark
翻译,由Yangwei Li翻译
发表于 16 November 2016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法语, 俄罗斯, 西班牙语
打印文章 PDF
Fragment from pyramid of king Pepi I (by Osama Shukir Muhammed Amin, Copyright)
佩皮一世国王金字塔残片
Osama Shukir Muhammed Amin (Copyright)

古埃及文字(hieroglyphics)被称为“象形文字”(意为“神圣的雕刻”),其发展时间早于早期王朝时期(约公元前 3150 年至公元前 2613 年)。据一些学者所述,书面语言的概念最初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形成的,并通过贸易传入埃及。尽管这两个地区之间确实存在跨文化交流,但埃及的象形文字完全是埃及本土的产物;没有证据表明早期的埃及象形文字( pictographs)描述了非埃及的概念、地点或物体,而且早期的埃及象形文字与早期美索不达米亚的符号毫无关联。象形文字这个名称源自希腊语;埃及人称他们的文字为 medu-netjer,意为“神的话语”,因为他们坚信:书写是伟大的神透特(Thoth)赐予他们的。

根据一则古埃及传说,在混沌之初,透特(Thoth)创造了自己,并以一只朱鹭( ibis)的形态将蕴含万物的宇宙蛋孕育出来;在另一则故事中,透特(Thoth)在混沌伊始之时,从太阳神拉( Ra)的口中诞生;还有另一则故事称:他是由神祇荷鲁斯(Horus)与塞特(Set)的争斗中诞生的,他们分别代表着秩序与混乱的力量。然而,在所有这些传说中,不变的是透特(Thoth)与生俱来就具有广博的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语言力量的知识。

透特(Thoth)将这些知识慷慨地传授给了人类,并殷切期望人类能认真对待这些语言。因为言语可能会造成伤害、治愈创伤、提振信心、毁灭一切、谴责他人,甚至能让死者起死回生。埃及学家罗莎莉·大卫(Rosalie David)对此评论道:

写作的主要目的并非为了粉饰,它最初也并非旨在用于文学或商业用途;其最重要的功能在于提供一种手段,借此某些概念或事件能够得以记载传承。古埃及人坚信,如果将某物记录下来,那么通过魔法就可以使其反复“发生”。(199)

Thoth, Luxor Relief
透特神 卢克索浮雕
Jon bodsworth (Copyright, fair use)

这个概念并不像乍看起来那样奇怪。任何一位作家都知道,在写作完成第一稿之前,自己往往并不清楚想要表达什么内容,而每一个热衷于阅读的人都明白在书的封面上能发现未知的世界并让这种神奇再次重现的魔力所在。大卫提到的“概念或事件”是通过写作而产生的这一观点是作家们普遍认同的。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在其诺贝尔奖获奖感言中表示,他写作的目的是“从人类精神世界中创造出未曾存在过的东西”(1)。这一动机在不同时期被许多作家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但在他们出现之前,古埃及人就已经很好地理解了这一概念。透特(Thoth)神的杰作之一便是能够不仅表达自我,而且能够凭借语言的力量切实地改变世界。然而,要实现这一御赐,并使这一御赐得到充分运用,就必须先理解它。

书写体系的开创

尽管透特(Thoth)在赐予人类书写系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古埃及人而言,“人性”等同于“埃及”),但古埃及人还得自己去弄明白这一御赐是什么以及如何使用它。在埃及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 6000 年至公元前 3150 年)的后期某个时候,他们开始用符号来表示简单的概念。埃及学家米里亚姆·利希特海姆(Miriam Lichtheim)写道,这种早期的书写体系“仅限于用于标识个人或地点、事件或财产的最简短的记号”(3)。很可能是书写最初的目的在于贸易,即在不同地点之间传递有关商品、价格、购买情况等的信息。然而,埃及书写的第一份现存证据来自早期王朝时期的墓葬中的供品清单。

Egyptian Hieroglyphics
埃及象形文字
Jan van der Crabben (CC BY-NC-SA)

对于古埃及人而言,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它仅仅是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过渡。死者的生命在来世得以延续,并依靠生者来铭记他们,并向他们呈献食物和饮料等祭品。一份供奉清单是对特定人物所得礼物的详细描述,并刻写在他们陵墓的墙壁上。那些成就非凡、地位显赫或在战斗中率领军队取得胜利的人,会得到比那些生平功绩相对较少的人更多的供奉。与供奉清单一同存在的还有简短的墓志铭,上面写着此人是谁、他们做了什么以及为何应得到如此多的供奉。有时候,这些清单和墓志铭可能相当简短,但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变得越来越长。利希特海姆(Lichtheim)解释道:

供奉清单的篇幅越来越长,直到有一天,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大脑意识到,一份简短的供奉祷文将能有效地替代那份乏味的供奉清单。一旦这份祷文(或许原本就是以口头形式存在的)被写下来,它便成为了组织墓碑文本和相关图像的基本元素。同样,当想象力开始用叙述为其填充内容时,官员的等级和头衔清单也变得生动起来,传记也就由此诞生了。(3)

传记和祷文成为了埃及文学用象形文字书写的最初形式。

象形文字的发展和使用

象形文字是从早期的象形符号发展而来的。人们使用符号和图画来代表诸如人物或事件之类的概念。然而,象形符号存在的问题是它所包含的信息相当有限。比如,你可以画出一个女人、一座庙宇和一只绵羊的图画,但却无法传达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个女人是从这座庙宇而来还是去往那里?这只绵羊是她带给祭司 们的供品还是她从他们那里得到的礼物?这个女人甚至真的去了这座庙宇吗?还是她只是在附近牧羊?这个女人与这只绵羊之间到底有没有什么关联呢?早期的象形文字根本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埃及人发展了与苏美尔人相同的书写系统,但在他们的文字中添加了指事符号(代表单词的符号)和表意符号。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 3200 年在书写方面就已经遇到了这个问题,并在乌鲁克(Uruk)城创造了先进的文字体系。事实上,埃及文字是从美索不达米亚文字发展而来的这一理论受到了这一发展成果的最有力挑战,因为如果埃及人是从苏美尔人那里学习了书写技艺,他们就会跳过象形文字这一阶段,直接从苏美尔人创造的表音文字(即代表声音的符号)开始——苏美尔人创造表音文字时,是通过直接用符号来表示语言本身,而不是通过象形符号来表示语言。苏美尔人学会了通过直接用能直接代表该语言的符号来扩充他们的书面语言,所以如果他们想要传达关于一位妇女、一座寺庙和一只绵羊的一些具体信息,他们可以写下:“这位妇女把这只绵羊作为供品献给了寺庙”,这样信息就很清晰了。

埃及人发展了同样的系统,但在他们的文字中加入了指事符号(代表单词的符号)和表意文字。表意文字是一种“有意义的符号”,它通过可识别的符号清楚地传达某种信息。表意文字最好的例子可能是减号:人们认识到它的意思是减法。熟悉短信的人都很熟悉emoji这个现代的例子;把一张笑脸的图片放在句子的末尾,可以让读者知道这个人是在开玩笑,或者觉得这个话题很有趣。表音、指事符号和表意文字构成了象形文字的基础。罗莎莉·大卫解释道:

象形文字中有三种类型的象形符号:单音节或字母符号,即一个象形文字(图画)代表一个单一的辅音或音值;双音节符号,即一个象形文字代表两个辅音;以及三音节符号,即一个象形文字代表三个辅音。埃及字母表中有 24 个象形文字符号,这些是使用最广泛的象形符号。但由于从来就没有纯粹的字母系统,这些符号与其它象形符号(双音节符号和三音节符号)以及表意符号放在一起使用。表意符号通常放在一个词的末尾(用象形符号拼写出来),以阐明该词的意思,当以这种方式使用时,我们将其称为“限 词”(determinatives)。这在两个方面有所帮助:限定词的添加有助于阐明特定单词的意思,因为有些单词在拼写和书写时彼此看起来相似或相同,只是用象形符号表示;而且由于限定词位于词的末尾,它们可以表明一个单词结束而另一个单词开始的地方。(193)

Egyptian Stela of Horemheb
埃及霍伦海布石碑
Osama Shukir Muhammed Amin (Copyright)

现代世界中关于象形文字书写方式的一个例子是这样一种短信:在一个学校图片的下方放置了一个愤怒表情符号。无需使用任何文字,就能传达出“我讨厌上学”或者“我对上学这件事感到愤怒”的意思。如果想要让自己的问题更清晰明了,可以在愤怒的表情符号前放置一个老师或同学的图片,或者是一系列讲述自己与老师之间问题的故事图片。限定词在该文字体系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因为象形文字可以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下到上或者从上到下书写。刻在神庙门、宫殿门和墓穴上的铭文会按照最有利于传达信息的方向书写。最终作品的美观性是决定其书写方向的唯一考量因素。埃及学家卡尔-特奥多尔·扎乌齐赫(Karl-Theodor Zauzich)指出:

象形文字彼此之间的排列遵循着美学规则。埃及人总是试图将指事符号排列成平衡的矩形。例如,“健康”这个词是由三个辅音字母 s-n-b 组成的。一个埃及人是不会以线性方式书写这些符号的,因为这样的排列组合看起来会很糟糕,会被认为是“不正确的”。正确的书写方式应该是将这些符号组合成一个矩形……由于每个象形文字可以根据组合需要放大或缩小,而且有些符号可以水平或垂直排列,所以这种书写方式减轻了一些书写负担。甚至如果某种排列方式看起来不太平衡,抄写员也会将符号的顺序颠倒过来,因为这样或许能写出一个更平衡的矩形组合。 (4)

通过识别形声字所朝向的方向,这段文字的内容很容易就能读懂。任何铭文中的图像总是面向文本行的起始位置;如果要从左向右阅读文本,人物、鸟儿和动物的面部就会朝向左边。对于那些懂埃及语的人来说,这些句子很容易读懂,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则不然。扎乌齐奇指出:“在所有的象形文字中,没有任何一个符号能代表元音的发音”(第 6 页)。句子中的元音是由理解口语的人来标注的。扎乌齐奇(Zauzich)写道:

这比听起来要简单。例如,我们任何人都能读懂几乎全是辅音的广告:3rd flr apt in hse, 4 lg rms, exclnt loc nr cntr, prkg, w-b-frpl, hdwd flrs, skylts, ldry, $600 incl ht (6).


同样地,古埃及人能够通过识别句子中缺失的“字母”并加以补充来读懂象形文字。

其他脚本

象形文字由一个包含 24 个基本辅音的“字母表”构成,这些辅音能够传达意思,但为了精确表达意思,还需要超过 800 个不同的符号,所有这些符号都必须被记住并正确使用。扎乌齐奇回答了一个可能马上就会想到的问题:

人们很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埃及人为何要发展出一套包含数百个符号的复杂书写系统呢?他们明明可以使用仅三十个符号的字母表,而且这样做会使他们的语言更易于阅读和书写。这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或许有着历史上的解释:直到其他符号投入使用之后,单个辅音符号才被“发现”。因为那时整个书写系统已经确立,所以不能废弃它,因为出于特定的宗教原因。象形文字被视为智慧之神透特(Thoth)赐予的珍贵御赐。停止使用其中许多符号并改变整个书写系统会被视为一种亵渎行为和带来巨大的损失,更不用说这样的改变会一下子使所有古老的文本失去意义了。 (11)

即便如此,对于抄写员来说,象形文字显然是相当耗费精力的书写形式,因此不久之后,古代埃及人又发开创了另一种书写速度更快的字体,被称为“圣典体”(hieratic)。圣典体使用的是简化版的象形文字符号。圣典体字体出现在埃及早期王朝时期,当时象形文字的书写形式已经相当成熟了。

Hieratic Book of the Dead of Padimin
帕迪敏之《亡灵书》 圣典体
Osama Shukir Muhammed Amin (Copyright)

在古代埃及的历史长河中,象形文字都以各种形式被使用,但主要用于纪念碑和庙宇的文字撰写。象形文字以它们优美成型的矩形排列组合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赋予了宏伟的纪念碑铭文以庄重感。圣典体(hieratic)最初在宗教文本中使用,后来又在诸如商业管理、魔法文本、私人和商业信件以及诸如遗嘱和法庭记录之类的法律文件中得到应用。圣典体会书写在纸莎草纸上或陶片上,也会被刻在石头或木头上。大约在公元前 800 年,它发展成为一种草书(被称为“变异圣典体”),然后在公元前 700 年左右被通俗体(demotic )文字样式所取代。

通俗文字(“通俗书写”)被用于各类书写中,而象形文字则一直作为石刻纪念碑上的文字书写形式存在。埃及人称通俗文字为 sek-hat,“用于文书的书写”,它在接下来的一千年里成为各类书面作品中最受欢迎的文字书写形式。通俗文字似乎起源于下埃及的三角洲地区,并在第三中间期(公元前 1069 年至公元前 525 年)的第 26 王朝时期向南传播。通俗文字(demotic )在古埃及晚期(公元前 525 年至公元前 332 年)以及托勒密王朝(Ptolemaic,公元前 332 年至公元前 30 年)期间一直被使用,后来在罗马统治下的埃及被科普特(Coptic )文字所取代。

Rosetta Stone Detail, Demotic Text
罗塞塔石碑细节 通俗体文字
Osama Shukir Muhammed Amin (Copyright)

科普特语(Coptic)是科普特人使用的文字系统,他们是说埃及方言的埃及基督教徒,他们用希腊字母书写,但其中加入了部分来自通俗体( demotic)文字的元素。由于希腊语有元音,科普特人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文字系统中,以便让任何阅读这种文字的人都能理解其含义,无论他们的母语是什么。科普特文字被用于复制和保存许多重要的文件,其中最著名的是基督教新约圣经(Christian New Testament)的书卷,同时也为后世的人们理解象形文字提供了关键线索。

遗忘与发现

有人认为,在埃及历史的后期阶段,象形文字的意义随着人们忘记如何阅读和书写这些符号而逐渐丧失殆尽。实际上,直到托勒密王朝时期,象形文字仍在使用,只是在早期罗马时期随着新宗教基督教的兴起而不再受欢迎。在埃及的历史上,象形文字的使用曾出现过多次中断,但直到文字所代表的世界发生了变化,这种文字艺术形式才彻底消失。由于
科普特语(Coptic)继续在埃及文化的新范式中被使用,象形文字的书写逐渐被遗忘。到了公元 7 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埃及的时候,在埃及生活的人中已经没有人知道那些象形文字( hieroglyphic)铭文的意思了。

在公元 17 世纪,欧洲各国开始对埃及进行探索,他们对于象形文字是一种书写语言的认识,与穆斯林当时的认识一样模糊不清。在公元 17 世纪,埃及象形文字被明确地认定为神奇的符号,这种看法主要是通过德国天才学者阿塔纳修斯·基尔歇尔( Athanasius Kircher,1620 - 1680 年)的研究成果而广为人知的。基尔歇尔效仿了那些同样未能理解埃及象形文字含义的古希腊作家的观点,认为它们只是符号。他将这种解读当作事实而非推测来对待,坚持认为每个符号都代表一个概念,就像现代的和平手势会被这样理解一样。由于他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因此他试图破译埃及文字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Rosetta Stone
罗塞塔石碑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Copyright)

在基尔歇尔(Kircher)的研究成果与 19 世纪的学术研究之间,许多其他学者试图解读古埃及符号的含义却未能成功,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来理解自己所面对的是什么。即便那些符号似乎呈现出某种模式,比如像某种书写系统中所能看到的那种模式,也没有办法弄清楚这些模式到底意味着什么。然而,在公元 1798 年,当拿破仑的军队入侵埃及时,他的一个副官发现了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这位副官认识到它的潜在重要性,并将其送往拿破仑在开罗的研究所进行研究。罗塞塔石碑是一块由希腊语( Greek)、象形文字( hieroglyphics)和通俗体( demotic)文字组成的公告,出自托勒密五世(公元前 204 - 181 年在位)统治时期。这三种文字传达的信息完全一致,符合托勒密王朝(Ptolemaic)关于多元文化社会的理想;无论读的是希腊语、象形文字还是通俗体文字,都能理解石碑上的信息。

借助这块石头进行象形文字破译的工作一直拖延着,直到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打败法国,这块石头才从开罗运到英国。运到英国后,学者们着手试图理解这种古老的书写系统,但他们仍然依据基尔歇尔(Kircher)那令人信服的早期阐释来进行研究。英国的博学家兼学者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 - 1829 年)开始相信这些符号代表的是单词,并且认为象形文字( hieroglyphics)与通俗体文字(demotic)以及后来的科普特文(Coptic)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工作由他的间或是同事、间或又是对手的法国学者兼语言学家让·弗朗索瓦·商博朗(Jean-Francois Champollion,1790 - 1832 年)所继承。

Champollion's notes from the Rosetta Stone
商博朗关于罗塞塔石碑的笔记
Priscila Scoville (CC BY-NC-SA)

商博朗(Champollion)的名字与罗塞塔石碑以及象形文字的破译紧密相连,这要归功于他于公元 1824 年出版的那部著名著作。该著作最终证明了埃及象形文字是一种由音符( phonograms)、指事符号(logograms)和表意符号(ideograms)组成的书写系统。有关扬(Young)和商博朗(Champollion)之间谁对破译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做出了更重要的发现以及谁应得到更高的赞誉的争论,在当今学者们中始终存在。然而,很明显的是,扬(Young)的工作为商博朗(Champollion)的成就奠定了基础,但正是商博朗(Champollion)的突破最终破译了这一古老的书写系统,并为世界开启了埃及文化和历史的大门。

删除广告
广告

关于译者

Yangwei Li
李杨威,1963年生,男,中国人。1986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教务处负责托福考试中心等工作;1997-1998年,在美国纽约长岛的STAPLES STORE工作;2006-2012年,主持天津天狮学院工作。

关于作者

Joshua J. Mark
Joshua J. Mark現在是一位自由作家,曾在紐約Marist學院兼職哲學教授。他曾在希臘和德國生活,並環遊過埃及。他在大學教過歷史、寫作、文學和哲學。
Array ( [0] => Array ( [errno] => 1064 [sqlstate] => 42000 [error] => syntax error, unexpected '-' ) ) Array ( [0] => Array ( [errno] => 1146 [sqlstate] => 42S02 [error] => Table 'ancient_db.ci_search_results' doesn't exist ) )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Mark, J. J. (2016, November 16). 古埃及文字 [Ancient Egyptian Writing]. (Y. Li,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5434/

芝加哥风格

Mark, Joshua J.. "古埃及文字." 翻译 Yangwei Li.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November 16, 2016.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5434/.

MLA 风格

Mark, Joshua J.. "古埃及文字." 翻译 Yangwei Li.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16 Nov 2016. 网络. 14 Apr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