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文學

定义

Joshua J. Mark
翻译,由Jeff He 翻译
发表于 20 March 2019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法语, 葡萄牙语, 西班牙语
聆听本文
X
打印文章
Dante Alighieri by Signorelli (by Georges Jansoone, CC BY-SA)
但丁‧阿利吉耶里
Georges Jansoone (CC BY-SA)

廣義的歐洲中世紀文學可以指涉在西元476至1500年間的任何以拉丁文或方言寫成的著作,包含哲學、宗教、法律及虛構題材作品。然而在更嚴格的定義下則指涉以方言寫成的詩、戲劇、愛情文學、史詩散文以及歷史著作,雖然某些歷史著作以拉丁文寫成。

當我們發現某些歷史著作以虛構的形式呈現時,可能會感到詫異。應該留意的是,所謂中世紀的「歷史」涵蓋了許多神話、寓言以及傳說,在某些例子中,這些著作由許多富有想像力的作者創造。

語言與受眾

最初,文學作品以拉丁文編寫,但以方言寫成的詩 (方言指民間常用語) 在西元七世紀開始出現。威賽克斯王國(Kingdom of Wessex)的阿佛烈大帝(Alfred the Great,在位時間:西元871~899年)大力推廣方言文學以提高人民識字能力,同時,許多地區也跟進。

中世紀方言文學可能是由說書人演說不同部分的民間傳說給聽眾們演變而來。

西元1066年的諾曼人征服確立了以法文作為文學用語,並且在語言上將古英文(約於西元500-1100年使用)轉變為中古英文(約於西元1100-1500年使用)。 於此二時期撰寫的故事最初是口傳的民間傳說及軼事,因為多數人口不識字,書本的內容仍持續以朗誦的方式呈現給聽眾。由於有聽眾方面的需求,故影響了故事如何被編寫。作家為演出作品而寫,並非自娛目的。

西元十五世紀時,識字率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而提升,平民能夠負擔愈來愈多書。追求個人愉悅而讀書的現象愈來愈普遍,而此現象改變了作家們的書寫風格。湯瑪斯·馬洛禮的《亞瑟之死》 (著於西元1469年,於西元1485年出版) 是西方最早的小說—一部受眾對象為讀者本身且具有多層次個人象徵意涵寫成的著作,並且在現代被認為確立了西方小說的發展基礎。

初期發展

中世紀方言文學可能透過說書人當眾唱誦不同民間傳說自然地發展而來。中世紀英國文學始於《貝奧武夫》(Beowulf,以古英文作成,約成書於西元七至十世紀),無庸置疑地,此故事早在成書前,就已經透過口述而廣為人知。其他國家也循著一樣的發展模式。說書人會集結觀眾並唱誦故事,通常會根據觀眾性質而作變化,聽完故事後,觀眾們會向他人重述其內容。

Wiglaf & Beowulf
威格拉夫&貝奧武夫
J.R.Skelton (Public Domain)

初期以書寫形式呈現的中世紀文學多是記錄在紙上的民間傳說而非當眾吟誦,但說書人仍需集結觀眾,所以用方言紀錄以利於理解,並寫成詩的格律以方便記憶。詩的抑揚頓挫比起散文更能夠被牢牢記住。大多時候的中世紀詩保留了以藝術呈現作為媒介的偏好。

拉丁文散文,除了某些傑出的例子外,主要是為了宗教及學術目的而寫。人們為了娛樂以及暫時逃離日常生活,而去聽說書人朗誦詩詞。抒情詩、民謠以及聖歌都屬於詩,但騎士愛文學以及夢境文學則以詩歌形式呈現,與史詩及當時法國的一種敘事短詩相似。

起初,中世紀的作家以匿名的形式記錄他們曾聽過的故事。原創性在中世紀文化並不被視為很有價值(在上古時代亦然),故早期的作者並不會特別在他們的作品署名。許多中世紀名著的作者的名字至今仍未知。 如瑪麗‧德‧法蘭西(Marie de France)並非這位女詩人的真實姓名,而是筆名;另一位詩人克雷蒂安‧德‧特魯瓦(Chrétien de Troyes),其名的法語原意為「特魯瓦的基督徒」,此名幾乎可以指涉任何人。直到十三及十四世紀,作家們才開始署名。不過,無論匿名與否,這些作家創造了某些在文學史上留名的作品。

其他文學形式

含詩歌在內的其他文學形式包括:

  • 戲劇
  • 歷史
  • 寓言

中世紀的戲劇基本上是教會的教育工具。道德劇、悲劇以及典禮劇以一種可被接受的思想及行為呈現給不識字的觀眾。耶穌受難劇則重現了耶穌受刑以及復活的過程,是一個在復活節廣受歡迎的娛樂,不過道德劇則是全年皆有演出。其中以《每人》(Everyman , c. 1495)最為知名,此劇講述了一名面臨死亡的男子,無法找到任何人相伴上天堂,只能與他的善事共同前往。這種寓言風格呈現了早期被稱之為「死亡藝術」 (ars moriendi) 的拉丁文學,這類文學旨在指引人們如何過好日子並確保能前往天堂。

中世紀的歷史故事多仰賴寓言及神話來發展及完成。一些英國歷史學家如吉爾達斯(西元500-570年)、比德(西元673-735年)及內尼厄斯(西元九世紀)的作品皆以神話元素及重複的寓言為事實。最著名的例子是蒙茅斯的傑佛瑞的《不列顛諸王史》(西元1136年),以拉丁文書寫。傑佛瑞聲稱他翻譯當時發現的古老歷史著作,但事實上,他的「歷史」創作主要憑藉他的想像力及一些真實歷史的片段融入於他想要敘述的故事中。他對早期英國國王的宏偉願景多聚焦在英雄般的亞瑟王故事,因此蒙茅斯的傑佛瑞被認為是亞瑟王傳奇文學之父。

Geoffrey of Monmouth
蒙茅斯的傑佛瑞
ndl642m (CC BY-NC-ND)

寓言大多以擬人化的動物為角色,並傳達一些道德教訓,諷諭了人性的某個方面,或嘗試鼓勵去建立一套行為準則。其中最受歡迎且最具影響力的寓言集是《列那狐傳說》(Reynard the Fox,於西元十二世紀開始創作),列那狐的冒險常常使他與埃森格林狼(Isengrim the Wolf)產生衝突。不過列那狐是個詐術師,憑藉著他的機智取得優勢或脫離險境。

在一則名為《列那狐如何與埃森格林狼戰鬥》的故事中,埃森格林狼對列那狐下了戰鬥至死的挑戰以獲取國王歡心。列那狐知道他無法獲勝,但又不能拒絕,所以他請阿姨支援,阿姨將他的毛剃光並塗上滑膩的脂肪,最後,因為埃森格林狼無法抓住他,所以列那狐獲勝。故事的結尾,列那狐受到國王讚揚。如同多數寓言,不被看好的一方成為了贏家,列那狐的故事及其他相似的角色也在這個非常受歡迎的主題下被塑造。

詩歌及名著

即便如此,最受歡迎以及最具影響力的著作是以韻文或詩歌寫成的故事。已知最早的英文詩是卡德蒙的讚美詩(Caedmon's Hymn ,西元七世紀著成),是一部關於讚美上帝的簡短詩歌,作者是個不識字的牧羊人,在幻境中聽到這部詩後將其著成。他的詩歌被在惠特比修道院的一位不知名的抄寫員以古英文寫下,並最初紀錄在比德的著作中。這首簡短美妙的詩歌成為了古英文詩歌的的標準,其顯著特色呈現在《十字之夢》(The Dream of the Rood ,西元七世紀的夢境文學),以及後來的《馬爾登之戰》(The Battle of Maldon ,西元十世紀晚期)中。

介於上述兩部作品之間,史詩傑作《貝奧武夫》(Beowulf)著成,以押頭韻的節奏發展故事並令觀眾了解其內容。這種押韻形式影響至今,並且《貝奧武夫》的唱誦演出在過去維持一定的受歡迎程度。其故事是關於一位英雄面對並擊敗威脅人民的黑暗怪物的史詩;這種主題的熱度持續不斷直到現今。

克雷蒂安的詩關於遇險少女並有一位勇敢的騎士前來營救,此主題在當時相當流行並為亞瑟王文學的發展提供貢獻。

稍微後期的法語著作《羅蘭之歌》(The Song of Roland,西元十一世紀著成),是屬於與上述同一主題的另一部史詩。然而,在法蘭克著作中的「怪物」則以「撒拉森人」威脅基督徒及基督教文化的形式呈現。羅蘭,一位查理曼麾下的騎士被任命堅守龍塞斯瓦列斯山口的敵人,最後為了保護他的國王、國家以及戰友而犧牲性命。這部詩相當受歡迎,據說在西元1066年哈斯丁之戰(Battle of Hastings)時曾被諾曼人軍隊唱誦以提升士氣。

愛情故事在歐洲貴族社會中逐漸流行,在西元十二世紀開始在法國南部興盛。克雷蒂安‧德‧特魯瓦(Chretien de Troyes,約於西元1130-1190年)是一名屬於香檳的瑪麗 (Marie de Champagne ,約於西元1145-1198年)的詩人,知名於浪漫詩並且是其中最有影響力之一的詩人。克雷蒂安的詩主要關於遇險少女並且有一位勇敢的騎士前來營救,此主題在當時相當流行並且為亞瑟王文學的發展提供貢獻,而後於馬洛禮時發展完成。

愛情文學,無論其是以詩或散文形式呈現,皆立於觀眾接受「真愛永遠不能延續或是不可取得的」種種概念或情節。在故事的結尾,其中一位或雙方會死亡或必須分別。「快樂結局」的概念常於中世紀民間故事出現,但在中世紀愛情故事中卻極為罕見。根據某些學者的說法,這是由於有關宮廷愛情的文學被巧妙地帶入了卡特里派(Cathars)的經文,卡特里派是個在當時受天主教廷指控的異端教派。卡特里派 (由希臘文Cathari 而來,意為純淨者) 聲稱他們有真正的信仰並尊崇一個名為蘇菲亞(意指智慧)的女性神祇,祂擁有許多與聖母瑪利亞相似的特質。

根據學界關於卡特里派以及中世紀愛情文學的理論,遇險少女代表了蘇菲亞,而屬於卡特里派的勇敢騎士必須保護她免於危險(天主教廷)。中古時期最有權勢的兩位女性,香檳的瑪麗以及其母親亞奎丹的艾莉諾(約於西元1122-1204年)皆與卡特里派有關係並且都是愛情文學作者的贊助者,例如克雷蒂安‧德‧特魯瓦、安德里亞斯.卡佩拉努斯以及最有可能的瑪麗‧德‧法蘭西,故此理論被這些歷史證據支持著。

無論愛情文學是寓言性與否,在虛構的騎士英雄的世界中,對於女性地位的提升,影響了當時的女性們如何被看待,至少在上層階級是如此。這類題材在西元十二及十三世紀時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許多作家如羅伯特.德.波隆(Robert de Boron)、貝魯爾(Beroul)、不列顛的托馬斯(Thomas of Britain)、偉大的日耳曼作家沃爾夫拉姆.馮.埃申巴赫(Wolfram von Eschenbach,西元1170-1220年)以及戈特弗里德.馮.斯特拉斯堡(Gottried von Strassburg,約歿於西元1210年)都對亞瑟王文學作出重要貢獻。

Canterbury Tales
坎特伯里故事
SkedO (Public Domain)

然而在西元十四世紀時,中世紀視女性為財產的想法多被視女性為獨立個體的觀念取代,以傑弗瑞.喬叟(Geoffery Chaucer)的名著—《坎特伯里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中的巴斯婦人一角為著名例子。女性作為個體在西元十二世紀已在克雷蒂安的作品出現,以詩作《蘭斯洛特》(Lancelot),或名《戰車騎士》(Knight of the Cart)中的關妮薇(Guinevere)一角最為著名;但巴斯婦人是一位更為複雜及完整的角色,關於她的描述及塑造得歸功於fabliaux (一種以詩歌呈現的法國短篇故事) 以及民間傳說中的愛情故事及相關人物。

對女性地位的提升在佩脫拉克(Petrarch,西元1304-1374年)的詩作中達到頂峰,他在十四行詩中對於蘿拉(Laura)形象的描寫至今仍引發共鳴。佩脫拉克的著作在當時相當受歡迎,其不只影響了對女性的觀點,更是對於「人」自身觀點的改變,因此佩脫拉克常被認為是第一位人文主義作家。

當愛情文學提供娛樂及啟迪人心時,另一種題材則尋求昇華及慰藉—夢境文學。夢境文學以詩及第一人稱敘事者方式呈現,這類體裁多與作者的苦難經驗有所連結及呼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珍珠》(The Pearl,作者未知)、威廉.朗蘭(William Langland)的《耕者皮爾斯》(Piers Plowman)以及喬叟的《公爵夫人之書》(Book of the Duchess)全成書於西元十四世紀。此題材以框架故事形式的夢境呈現敘事者面臨的問題,然後回到敘事者清醒後的生活。

在《珍珠》中,敘事者對其女兒的逝去感到哀傷,在夢境中,他的女兒在天堂獲得安全又快樂的新生,醒來後對於其「無價珍珠」的逝去有調和的作用。由於上帝允許這位父親得知其女兒有了全新的去處,他的悲傷得到緩解。《耕者皮爾斯》中,同樣向一位夢者威爾(Will)揭示了上帝的良善與愛,威爾在夢中旅行並遇到了一位善良的耕者­—皮爾斯(Piers),他代表了基督以及那些教導他如何過更好生活的人。

喬叟的《公爵夫人之書》(他的第一部主要長詩,約成書於西元1370年),捨棄了宗教題材,更著重在人如何與失落及苦難共存。在此作中,敘事者的真愛離開他後,他多年以來無法入眠。當他在閱讀一本書,關於一對被死亡分離的愛人,他睡著並夢見一位在森林裡的黑騎士,黑騎士述說他的真愛以及他們的快樂生活,最後則是哀悼其亡妻。此詩指出一個關於宮廷愛情的關鍵問題—什麼是更好的?失去愛人直到死亡亦或是不忠?敘事者沒有回答此問題。當他醒來時,他只告訴讀者他被這個夢驚艷到,故他想將其作成詩;至於上述的問題,他則留給讀者去回答。

Dante, Florence Cathedral
但丁,佛羅倫斯大教堂
Vitosmo (CC BY-NC-SA)

中世紀夢境文學在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的《神曲》(Divine Comedy)時達到了高峰,在本作中,這位詩人途經地獄、煉獄以及天堂,為了糾正他的道路並保證他在基督教的願景下。《神曲》事實上並不算是夢境文學,因為敘事者並未宣稱他在睡眠或是他的經歷是發生在夢裡的,不過但丁利用這一類型的特色標誌來述說他的故事。《神曲》的敘事進行方式、語調及效果都與中世紀夢境文學非常相似,以至於同時代的人將此作品理解為一場夢,甚至但丁自己的兒子也不例外。

結論

雖然詩歌在中世紀晚期仍是最流行的文學手法及媒介,不過也有愈來愈多作者開始散文寫作,其中有許多有名的女性作家。女性基督教神祕主義者,如諾里奇的朱利安(Julian of Norwich,西元1342-1416年)以及錫耶納的聖家大利納(Catherine of Sienna,西元1347-1380年),以散文的形式講述了她們的神祕意象,最後是瑪格麗.肯普(Margery Kempe,西元1373-1438年),將她的啟示口述給一名抄寫員,由他以散文形式記錄。而中世紀最有名的作家之一,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 de Pizan,西元1364-約1430年),撰寫了許多具有高度影響力的散文;最後,偉大的義大利詩人喬凡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西元1313-1375年)則以他的傑作《十日談》(Decameron)聞名於世。

亞瑟王文學從西元1215-1235年間開始以散文形式呈現於《蘭斯洛特聖盃》(Vulgate Cycle),而修改後的版本則稱為《後蘭斯洛特聖盃》(Post-Vulgate Cycle,約成書於西元1240-1250年),並作為馬洛禮著作的雛形。馬洛禮的《亞瑟之死》(Le Morte D'Arthur)為亞瑟王文學之集大成,並在日後被後世的作者所改良及修訂,至今仍持續發揮其影響力。

雖然學者們持續爭論著究竟第一本英文小說是哪一本,馬洛禮的著作總是強力的競爭者。馬洛禮著作的出版者威廉.卡克斯頓是古騰堡約於西元1440年改良的印刷術之最早受益者之一。古騰堡的印刷術使中世紀文學擁有匿名性以及自由出版的特質,並且成功留存並影響了後世的讀者。

删除广告
广告

问题与解答

什麼是歐洲中世紀文學?

歐洲中世紀文學通常指涉在大約西元476-1500年間以方言著成的文學著作,不過有時也指涉歷史、哲學或是宗教著作。

歐洲中世紀文學如何發展?

歐洲中世紀文學最初由民間傳說發展而來,後來中世紀的作者才開始創作原創作品。

歐洲中世紀文學有哪些形式?哪一個是最早的?

歐洲中世紀文學的形式有詩歌、戲劇、歷史以及寓言。詩歌則是最早的形式。

歐洲中世紀文學有哪些名著?

歐洲中世紀文學的名著包括但丁的《神曲》、喬叟的《坎特伯里故事》、薄伽丘的《十日談》以及馬洛禮的《亞瑟之死》。

参考书目

世界历史百科全书》是亚马逊的合作伙伴,可从合格的图书购买中赚取佣金。

关于译者

Jeff He
Jeff He 是一位就讀於臺灣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的學生。他的讀書興趣包括哲學、社會學、語言學以及歷史學。最近,他專注在印度哲學以及梵文學習。

关于作者

Joshua J. Mark
Joshua J. Mark現在是一位自由作家,曾在紐約Marist學院兼職哲學教授。他曾在希臘和德國生活,並環遊過埃及。他在大學教過歷史、寫作、文學和哲學。
Array ( [0] => Array ( [errno] => 1064 [sqlstate] => 42000 [error] => syntax error, unexpected '-' ) ) Array ( [0] => Array ( [errno] => 1146 [sqlstate] => 42S02 [error] => Table 'ancient_db.ci_search_results' doesn't exist ) )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Mark, J. J. (2019, March 20). 歐洲中世紀文學 [Medieval Literature]. (J. He,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7990/

芝加哥风格

Mark, Joshua J.. "歐洲中世紀文學." 翻译 Jeff He.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March 20, 2019.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7990/.

MLA 风格

Mark, Joshua J.. "歐洲中世紀文學." 翻译 Jeff He.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0 Mar 2019. 网络. 18 Ja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