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公元 208 年)是曹操(公元 155-220 年)領導的北軍與南方軍之間,關鍵交戰。 劉備(卒於公元 223 年)和孫權(卒於公元 252 年)的南方盟軍。 這場戰鬥被認是各個軍閥之間,衝突的轉折點,他們在漢朝末期(公元前 202 年 - 公元 220 年)控制他們的地區,然後擴大勢力範圍。 曹操被南方軍擊敗,被趕回北方,結束他統治下統一中國的夢想。
這場交戰使競爭變得公平,因為之前,曹操是最強大的,指揮著最多的軍隊。 之後,曹操被打敗,重創被迫撤退,劉備和孫權穩定了他們的地區,最終導致了漢朝滅亡後的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曹操統治曹魏,劉備稱蜀漢,孫權稱東吳。 三國在公元 280 年在金朝統一前,一直保持著不穩定的休戰狀態。
漢朝衰亡與黃巾起義
在秦朝(公元前 221-206 年)的壓迫統治後,建立漢朝,在公元前 100 年變得越來越腐敗。 公元 130 年。 後來的歷史學家,給出的核心原因,是宮廷太監在政府中的角色演變。 太監最初只不過是后宮侍衛,被選中是為確保,眾多妃子安全和性純潔,但他們與皇帝的親近,以及容易接觸宮廷陰謀,使他們成為貴族的寶貴資產。 太監可以而且確實,提升某些貴族成員,和處置其他貴族成員,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還為皇帝提供尋求他恩惠,的各方之間緩衝。
公元 130 年,太監是皇位背後的實際權力,操縱政府並推動各種議程。 可以從太監那裡購買政府職位,並由負擔得起價格的上層階級,各種不稱職的親戚擔任。 隨著越來越多的沒有受過政府管理培訓,上層階級充任職務,領薪水,玩忽職守,漢朝曾經高效的官僚機構衰落。
公元 142 年,張道陵道教天師,發起五斗米,叛亂的農民運動,他基本注意到他的教派正在脫離帝國,自立為王,以便更好地照顧 他們自己。 支持道家思想的漢人,似乎很少考慮關注他及其追隨者,因為直到公元 215 年,才對他們採取行動,即使在那時,不是漢人使該地區恢復正常,而是曹操 這樣做是為自己目的。
也許是受到五斗米運動成功的鼓舞,張角道士在公元 184 年,發起黃巾起義,這很快引起想像並迅速傳遍全國。 張譴責漢王是自私自利,失去統治天命。 天命可追溯到周朝(公元前 1046-256 年),是統治家族與神明之間的精神契約,使王朝合法化,體現在統治家族對人民的關懷幸福。 張指出,百姓正在受苦,卻沒有幫助照顧。
張將他的運動,集中在價值原則上,即個人的基本內在價值,以及個人的行為。 每個人都有神聖的價值,無論其社會階層或對社會的貢獻如何,而這被政府官員所忽視,他們浪費資源,時間和精力,以犧牲百姓的利益為代價,追求自己的小利益 。
黃巾起義(這樣稱呼,是因為起義者,頭戴黃色頭巾,象徵大地)很快在中國各地活躍起來,張武裝農民,以應對漢朝行動時,會發生的衝突。 他不必等太久,因為漢朝不會像五斗米道之亂,那樣放過這種騷動。
諸侯崛起
靈帝皇帝(公元 168 -189 年在位)延續了其前任的政策,將地方長官提升為軍事職位,以保衛邊境免受游牧的鮮卑人和匈奴人的入侵,因此他的許多最優秀的將軍都遠離首都。 靈帝派他的將軍皇甫嵩(卒於公元 195 年)、盧植(卒於公元 192 年)和朱俊(卒於公元 194 年)對抗叛軍,但一個被摧毀,另一個就出現別處。
一位名叫劉晏(卒於公元 194 年)的朝廷官員(同時也是地方長官)建議皇帝授權他的省級和地方官員,讓他們擺脫帝國的命令,並允許他們在自己的領土上處理叛亂,因為他們 最合適。 這樣做,靈帝將鼓勵在他的領土內形成一些自治國家,但由於找不到更好的計劃,他同意了。 其中一位地方官是曹操,他抓住了新的自由,並在一年內鎮壓叛亂。 張角戰死,被處決?叛亂在公元 184 年底被鎮壓。
其他地區長官也同樣展示了他們的新軍力,成為軍閥,在平息叛亂後,開始按照他們的選擇,管理他們的省份,並在不參考皇帝或朝廷政策的情況下,索取土地。 公元 189 年,靈帝去世,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劉辯,當時他大約 12 歲,成為漢紹帝。 然而,他太年輕無法統治,因此攝政王——他的叔叔何進——被任命為他的繼承人。 然而,太監們想要控制新皇帝,並密謀暗殺何進,同時何進向邊陲諸侯董卓(卒於公元 192 年)和袁紹(卒於公元 202 年)發出消息,要求其前來洛陽 幫助他處置太監。
太監們發現了何進的計劃並刺殺他,但這對他們沒有什麼好處,因為袁紹到達後,發現何進已死,隨後全部屠殺, 宦官和支持者,年輕的皇帝和他兄弟劉協及其家人逃離,在往長安的途中被董卓攔截,向洛陽進軍。 董帶著皇帝和他的隨從,現拿著皇帝的御玉璽,宣布掌最高權力。
聯盟與衝突
包括曹操在內的其他,表示反對,並結成聯盟推翻董,稱為關東聯盟(公元 190-192 年)。 26 個諸侯用他們的軍隊,包圍洛陽,但董逃跑,放火燒城,並驅使皇帝民眾前往,他設防的長安。 諸侯聲稱他們正在為恢復漢朝和拯救皇帝而戰,而董則聲稱皇帝是他的客人,沒有危險。 董實際上偏愛皇帝弟弟劉協統治,並於公元 190 年,處決紹帝,劉協成為獻帝。
諸侯再次試圖推翻董卓,但他保護得太好。 他最終被他的知己兼貼身侍衛,呂布所殺,死後聯軍四分五裂,自相殘殺。 獻帝現在被關押在長安,受到當時最強大的諸侯的影響,直到他在公元 195 年逃脫,逃往北方,最終投靠曹操。
曹操現在掌握著合法統治的關鍵,皇帝和皇帝玉璽就在他的掌中。 如果聯盟真的關心復辟漢朝的權力,他們可以明確表示,拯救皇帝或復辟他的權力的時刻。 反而是曹操等人繼續爭權奪利,自相殘殺,吞併土地,而天子則一直在曹操的“保護”之下,無能為力。
曹操打敗了所有的對手,不斷擴大自己的版圖,直到佔據了整個華北平原。 他在公元 200 年的官渡大戰中.擊敗他最老的朋友和戰友袁紹,鞏固了他更多領土的控制,並擴大他的軍隊。 公元 200-207 年間,曹操繼續他的征戰,建了一支龐大的軍隊,直到他需要做的,就是向南進軍並將這些領土併入他自己的領土,以便在他的治下統一中原。
赤壁
曹操於公元 208 年夏末,帶著近 八十萬名的軍隊(根據他自己估計)出發。 現代學者甚至曹操同時代的人,都聲稱這是誇大其詞的說法,他可能有將近 25 萬人,但即便如此,這也是一支非常龐大的軍隊,尤其是他對手只有一萬到五萬人的軍隊 .
第一個目標是奪取長江沿岸江陵,這將使曹操能夠控制貿易並迅速向整個南方供應軍隊。 他江陵進發中,沒有遇到任何阻力,但他知道,一旦他到達江陵,其他諸侯就會等著他。
當曹操行軍時,劉備和孫權的新聯盟已成,其中包括許多著名將軍,例如偉大的關羽(卒於公元 220 年),他武功.武術和個人榮譽聞名,他後來被神化為關公(也稱為關帝)、戰爭和保護之神!傑出的戰略家周瑜(卒於公元 210 年)。 關羽負責軍隊的河道通道,而他所侍奉的劉備,則陸路行軍。
曹操攻擊劉備的縱隊,打散他們,關羽解救了部隊,並將他們帶到下游。 曹操在這一點,可能會獲勝,但他的部下,因長征而疲憊不堪,而且水土不服,迷失方向,許多人生病。 關羽能夠輕鬆解救劉備的軍隊,而在過去,曹操證明自己是周密的戰略家,他會為每一次突發事件,做好計劃,絕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南方戰役給他帶來的眾多問題之一,是水路運送陸軍。 曹操通過早先的勝利獲得了大量船隻,併計劃利用,沿長江向南制服。 他的部下,習慣陸戰,變得暈船,可能為了應對這一點,曹操將船綁在一起,防止搖晃,因此艦隊是連環船,而不是能夠機動的單獨船隻。
曹操將軍隊部署在長江南岸後,便將他的水上堡壘停靠在附近,這激發了聯軍將領黃蓋(卒於公元 210 年)制定擊敗曹操的計劃。 擁有多艘船隻,他聯繫曹操,聲稱他想叛逃並帶上他的艦隊。 曹操高興地接受他的提議,等待著他的到來。 黃蓋又將易燃物和油料裝滿小船,讓骨幹船員將小船開到江上。 當他們渡過一半時,隨著風的推動,他們穩步向前,水手們向船隻開火,然後溜到小船上。 船隻來得太快,離得太近,曹操無法阻止它們,它們猛烈撞擊他的艦隊,將其點燃。
當船隻起火時,周瑜率領一支陸上分遣隊沖進曹操的營地,殺散了曹操的士兵。 曹操意識到已經完全失去了,並在周瑜、劉備和孫權的部隊追擊下向北撤退。 撤退的軍隊,要走華容道,一條泥濘的小路,行進緩慢,很多人都生病,估計個個士氣低落,北撤死的比短暫的一戰死的還多。 赤壁。
結論
曹操一回到魏國,認輸稱王,建立了曹魏王國。 劉備在南方效仿,建立了蜀漢王國,孫權也建立了他的東吳王國。 中國現在一分為三——這個被稱為三國時期——每個君主都聲稱擁有天命統治,但各都缺乏制服其他兩個力量。
漢朝表面上仍然統治著中國,因為獻帝仍住在曹操的宮廷裡。 當曹操公元 220 年去世時,他的兒子曹丕,迫使皇帝退位,並建立了魏朝(公元 221-265 年),蜀漢和東吳都將自己視為合法繼承人。 劉備、孫權都稱帝。 在公元 280 年被金朝統一之前,中國一直分裂。
赤壁之戰和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和最浪漫鬥智的時代,這要歸功羅貫中 14 世紀的小說《三國演義》。 這部歷史小說,講述了曹操,無情惡棍的陰險名聲,劉備和孫權等人物作為英雄,以及神奇的事,如呼風喚雨。 前往曹操的艦隊,作為情節發展的一部分。 這部小說非常受歡迎,至今仍在閱讀。 2008年,吳宇森導演的電影《赤壁》大獲好評,以戰鬥題材的電子遊戲等作品。
基於這種媒體——以及歌劇表演和藝術作品——曹操通常被描繪成終極惡棍,不惜一切代價征服中原,而劉備和孫權則被視為捍衛祖國自由,的愛國英雄。 無情的暴君, 事實上,赤壁之戰的各方,都沒有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也沒有一個擁有正當天命。 每個人都純粹出於自身利益,而拼過你死我活,他們本應為戰的野心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