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年),本名亞歷桑德羅·迪·馬里亞諾·菲利佩皮,是早期文藝復興的一位義大利藝術家。這是一位多產的畫家,尤其擅長創作祭壇裝飾畫和宗教主題作品,但諷刺的是,今日波提切利最負盛名的作品卻是神話作維納斯的誕生(Birth of Venus),此畫現展於他的家鄉佛羅倫薩的烏菲茲美術館。波提切利被公認為西方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將色彩、形式和透視法融為一體,創作出具有傑出視覺詩意的宗教和世俗作品。重新诠释和交织了古典神话和基督教艺术中的传统意象,他的作品往往可以讓人做出多重解讀。
早期生活
波提切利在1445年出生於佛羅倫薩,父母為他取名亞歷桑德羅·迪·馬里亞諾·德·菲利佩皮。他被稱為波提切利是因為這是他兄長喬瓦尼的昵称。這位未來畫家的最初工作經歷是成為一名金匠學徒。作為一位青年,波提切利在佛罗伦萨艺术家、前修道士菲利普·利皮(约1406-1469 年)的作坊里接受绘画训练,菲利普以壁画和祭坛画著称(他还与一位修女私奔并生了两个孩子)。波提切利早期受到的其他影响还来自于他与佛罗伦萨艺术家安德烈·德尔·委羅基奥(约1435 -1488 年)、安东尼奥兄弟(約1432 -1498 年)和皮耶罗·德尔·波拉約洛(约1441-1496 年)的共處,這些畫家都有知名工作室,年轻的艺术家會去那里学习技艺。当达芬奇(1452-1519 年)在委罗基奥的工作室時,波提切利很可能也在那里。這些塑形時期的結果便是,波提切利當時和往後的作品展現出一種對優美人物和裝飾細節的關注。1470年的作品《堅毅女神》(Fortitude)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一位知名藝術家
這位藝術家很受歡迎,他既有公共作品,也有私人委任作,特別是受佛羅倫薩掌權人美第奇家族所托而創作的作品。對於後者,波提切利使用了很多來自希臘羅馬神話的主題,比如《春》(Primavera)現藏烏菲茲美術館(請見後文)。在1480年到1484年間,波提切利大概創作出了他最出名的作品,《維納斯的誕生》(Birth of Venus)(見下文)。他的宗教作品也非常優秀,並且得到了羅馬教皇西斯篤四世的賞識。1480年代初,他委任波提切利為羅馬西斯廷教堂內部作畫。這座教堂收到了許多偉大藝術家的關注,而波提切利需要在一個較低的牆面上,展示來自《舊約全書》的場景,這其中包括《摩西生平》(Life of Moses)和對於羅馬君士坦丁堡拱門的極為精確的描繪。
肖像畫
波提切利于 1480 年代中期返回佛罗伦萨,在那裡他有一個大型工作室,以創作各種形式的作品。這位畫家的私人宗教畫格外得受歡迎。這種類型的一個例子是《持石榴的聖母》(Madonna of the Pomegranate)(約1487年,烏菲茲)。就像許多有名氣的文藝復興畫家一樣,波提切利常被委任創作肖像畫。這其中的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便是一副不知姓名的青年的肖像畫,他正向觀者突出展示一枚大型金質獎章,獎章上有美第奇家族長老科西莫的頭像。我們可以通過這幅畫作一窺佛羅倫薩當時的政治:展現如此明顯的對於統治家族的支持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很好的職業發展舉措。這幅肖像畫,創作於約1475年,現在烏菲茲美術館可見。
最後,波提切利捕捉每個個體面部特徵的純熟能力即使是在他的大型綜合作品中也能展現出來。在這些作品中,背景人物本身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肖像畫。創作於1475年現藏於烏菲茲美術館的《三博士來朝》(Adoration of the Magi) 就是一個注重背景細節的絕佳範例。這幅畫名副其實的生動再現了美第奇家族的幾位顯赫成員,甚至處於畫面最右邊的那位人物就是波提切利本人。
晚期創作
在1490年代,波提切利為但丁(1265-1321年)的文學傑作《神曲》中的地獄部分繪制了著名的插圖。同樣也在這段時間,波提切利被神學者、傳教士吉羅拉莫·薩沃納羅拉(1452-1498年)的思想深深影響了,此人直言不諱地批評了佛羅倫薩和其他地方的道德淪喪和對宗教的忽視。波提切利因此受到啓發,此後專注於宗教繪畫。相當經典的《阿佩萊斯誹謗》(Calumny of Apelles, 1498年)和有名且迷一般的1500年作品《神秘的基督降生圖》(Mystic Nativity),這兩幅畫都傳遞了統治者應該注意到一個脫節的世俗世界的危險,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名聲和對後世的影響
波提切利在其職業生涯中一直受到追捧,他生前被公認為繪畫天才。在捕捉解剖和透視方面技術精湛,同時也是各類色彩的大師、他的作品因其整體的和諧氛圍而最受欣賞。比如,現藏於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的1490-1492年作品《哀悼基督》(Lamentation over the Dead Christ)中抹大拉的瑪利亞的臉部。
在他的整個創作生涯中,另一個關鍵特徵就是他能讓觀眾將對他的作品的懷疑拋之腦後。波提切利所繪的場景通過對透視和視角的玩弄,常常被賦予一種人為的特質,給人一種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感覺,鑒於他的兩個主要題材要麼是對當下具有重要寓意的神話故事,要麼是用於虔誠目的的宗教藝術,這種效果是完全恰當的。後來的文藝復興藝術家也同樣追求這種突破古典藝術束縛的作法。
傑作
《春》(Primavera)
這幅油畫,Primavera,意為春天。此畫困惑了藝術史學家幾個世紀,因為對於它真正含義的解說眾說紛談。這幅木板彩繪畫可能是由洛倫佐·皮爾弗朗西斯科·德·美第奇委任創作的,完成於1482年左右。此畫很大,尺寸為315x203釐米。中間那位身穿紅色斗篷的人物的身份,和時序三女神的出現,以及畫面最右側一位陰暗的正拽走一位年輕女性的角色,他們都是爭論的焦點,關於他們彼此之間的聯繫和他們與作品標題的關繫。
中央的女士最有可能是維納斯,因為她頭頂上的邱比特。但也因由她身後灌木叢縫隙形成的她頭頂上的光環,她也有可能是聖母瑪利亞,也可能是兩者的混合體。希臘神話中的三女神是對三人舞的恰當詮釋,因為她們與阿芙洛狄忒/維納斯和春天的花朵有關。最右邊深藍色的幽靈似的形象可能代表著風神澤費羅斯,他正在綁架春日仙女克羅里斯。最左側的一位採摘柑橘的人物可能是神使赫爾墨斯/墨丘利,同樣代表著多產。整個的人造場景就像一副錦織,特別是前景的花兒和在人物上方和後方的橘林,這些花兒和橘林之間完全沒有互動。另外一條有關於作品意義的線索也許在於當年與塞米拉米德·達皮亞諾結婚的這位委托者,也許,這幅畫是有關於婚姻和婚後春日蜜月的一則寓言。
《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
繪於1480年代早期,《維納斯的誕生》已經成為了一副標志性的美術畫作,從那時起被無數後繼作品模仿和參考。這幅作品是蛋彩畫和油畫的結合,尺寸令人驚訝:279x175釐米。此畫描繪了古典神話中阿芙洛狄忒/維納斯誕生的故事,同時,就像春一樣,它也同樣展出於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
澤費羅斯正向畫面中心吹風,維納斯的頭髮因風被吹向右邊,而女神的助手(時序三女神之一?)正伸出一件鼓起的衣袍,這一切賦予了整體畫作一種動態感。許多看似隨風飄散的花兒也增強了這種效果。另外,這些人物都在同一平面上,就像漂浮在一個不真實的海洋背景中一樣。幾乎可以說,波提切利就是要重現當時在其他地方僅有的一些特徵:希臘、羅馬和伊特魯里亞的陶器。正是這種特質賦予了作品超凡脫俗的效果。維納斯的姿勢和她雙手的位置,完全借鑒於古希臘羅馬雕塑(Venus Pudica)。整幅作品是文藝復興藝術的典型代表,古典主題與意象經過探索與發展,對熟悉的圖像進行了全新的詮釋。
《神秘的基督降生圖》(Mystic Nativity)
《神秘的基督降生圖》是一幅帆布上的蛋彩畫,尺寸為108.5 x 75 釐米(42.5 x 29.5英寸),現藏於倫敦的國家美術館。表面上,它是一幅傳統的耶穌降生的情景,至少在它最中間的部分是這樣,牧羊人和國王在馬廄里探望新生的耶穌基督,滿臉惆悵。然而,這幅畫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卻非常不一樣。天使們似乎在馬廄上方的金色圓圈中翩翩起舞,而馬廄下方還有三位天使,每位天使都擁抱著一個人。此外,這其中還有一些惡魔,在這樣的歡樂中不知所措。
畫作頂部有希臘語銘文,稱波提切利於1500年完成這部作品,並且正經受著“啟示錄中的第二次悲哀”,暗指薩沃納羅拉在他的講道壇上大肆宣揚的有關人類滅亡的悲傷預言。畫中存在著的過量的天使甚至可以直接暗指薩沃納羅拉,他的綽號是“如天使一般的人”。又一次的,波提切利把傳統意象和他自己的獨特想法結合,讓現實變的虛幻,並為他的作品創造了多種解讀途徑,這是最優秀的文藝復興藝術中的一個經典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