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的澳門

9 剩余天数

投资历史教育

支持我们的慈善机构世界历史基金会,您就是在为历史教育的未来投资。您的捐款有助于我们向下一代传授了解周围世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我们在新的一年做好准备,免费为所有人出版更多可靠的历史信息。
$3516 / $10000

定义

Mark Cartwright
翻译,由晚生姓高翻译
发表于 21 June 2021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法语, 葡萄牙语
聆听本文
X
打印文章
Port of Portuguese Macao (by Bjoertvedt, CC BY-SA)
葡屬澳門港
Bjoertvedt (CC BY-SA)

澳門(澳門)位於中國東南部,珠江三角洲,入海口的一個半島上,從公元 1557 年至 1999 年,開始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澳門是葡萄牙帝國的主要貿易中心,憑藉進入中國市場的獨特通道,能夠為中國提供白銀、胡椒和檀香。

至關重要的是,澳門商人獲准進入中國,主要的絲綢交易會,從而帶走絲綢和其他,在歐亞需求熱賣的商品,例如明代瓷器、麝香和黃金。 該定居點在 16 世紀中葉至 17 世紀中葉達到頂峰,此後它面臨其他歐洲商人的激烈競爭,尤其是荷蘭和英國。 與其鄰香港一樣,澳門於 1999 年回歸中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

葡萄牙帝國

自 1497-9 年瓦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約 1469-1524 年)繞過好望角航行,並展示了歐亞之間海上航線以來,葡萄牙人一直忙於建立帝國。 葡萄牙科欽於 1503 年建立,葡萄牙果阿於 1510 年建立。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於 1511 年被接管。葡萄牙人不屈不撓地向東航行,1517 年,一支船隊離開馬六甲到達中國廣州市,歐洲人對廣州更為熟悉 葡萄牙人給它起的名字:廣州。 當兩艘葡萄牙船隻被擊沉並且使節被處決時,這次涉足中國事務的開始並不順利。 當時由孤立主義的明朝(1368 年至 1644 年)統治的中國人認為這些奇怪的訪客是食人者,並且高度懷疑讓他們進入他們的東亞貿易網絡。 中國人對葡萄牙人開砲、擅自建堡壘以及犯下各種其他外交失誤也不以為然。

在澳門,葡萄牙人可獲取地商品,並為他們商船提供一個有用的港口。

建設澳門

葡萄牙人沒有被嚇倒,他們最終與中國人談判達成協議。 由於存在多個版本,學者們並未就具體,達成一致。 根據一種說法,在 1555 年至 1557 年期間,配備大砲的葡萄牙船隻驅散了該地區的海盜,出於感激,中國授予葡萄牙人在大陸建立貿易中心的權利。 這個地區就是澳門,位於珠江三角洲的半島上,距離廣州約 100 公里(62 英里)。 香港位於同個河口的另一邊。

Portuguese Colonial Empire in the Age of Exploration
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殖民帝国
Simeon Netchev (CC BY-NC-ND)

另一種看法是,中國渴望與能夠接觸到東非和印度商人進行貿易。 因此,葡萄牙人被邀,在澳門半島建立殖民地,條件是他們不建造任何防禦工事。 另一方面,通過投資永久定居點,葡萄牙人可以獲得當地商品,並為他們的貿易船隻提供一個有用的港口,可以用作向北航行至日本或向南航行至印度尼西亞的墊腳石。 一位名叫 Lionel de Sousa 的葡萄牙商人經常被認為獲得了廣東官員的許可,在澳門設立了第一個私人貿易站。 至關重要的是,一些早期的歐洲商人獲准在廣州逗留數週,參加每年一月和六月的著名絲綢交易會。

無論導致其建立的確切事件是什麼,與其他葡萄牙殖民地不同,澳門殖民地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歸功商人和傳教士,而不是直接由官方的船隊。 正是由於後一個事實,澳門直到 17 世紀初才成為葡萄牙的正式殖民地。 從早期一群志同道合的商人那裡發展了一個由戶主或 moradores 組成的自治社區。 中國當局基本上將這個新興社區留給葡萄牙統治,前提是歐洲人不會對中國內部事務或貿易,造成任何干擾。 作為回報,中國人可以輕鬆獲得印度的胡椒、美洲和日本的白銀以及印度尼西亞的檀香等非常受歡迎的商品。

獲得皇冠許可的葡萄牙船隻將他們的貿易貨物從里斯本、果阿和科欽運往澳門。

澳門的港口雖小——佔地 5 平方公里(190 萬英里),但卻蓬勃發展,最終成為東亞所有葡萄牙港口中,人口最多和最成功的港口。 1601 年,澳門有大約 600 名葡萄牙人——商人、士兵和水手,其中許多人本來是過境的。 到 1669 年,已有超過 300 名永久葡萄牙已婚男性定居者或 casados。 這些定居者中有許多來自其他殖民地,尤其是印度。

殖民者服從有權管理軍事事務的總督。 政治權力掌握在鎮議會或 câmara 手中,該機構於 1586 年由果阿的印度總督,授予其特權憲章。1623 年,澳門殖民地的第一任常駐船長被任命,是澳門的官方代表 葡萄牙國王。 作為殖民地作為商人定居點的歷史,câmara 完全控制了澳門的財政,並且在這方面獨立於葡萄牙王室的官員。 câmara 權力的另一個來源是與中國皇帝的代表的外交情況,他們只會處理它而不是總督或任何其他任命的官員。

Portuguese Macao Map
葡文澳門地圖
Sémhur (CC BY-SA)

一位主教被任命為社區的精神領袖。 1568年,Dom Belchior Carneiro在澳門建立了醫院,並設立了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以幫助窮人和從事慈善工作。 有一所耶穌會學院、大教堂、修道院和至少兩個修道院,為孤兒提供教育並照顧弱勢婦女。

在 17 和 18 世紀,澳門被用作東亞天主教傳教士的基地——尤其是耶穌會——儘管中國當局多次試圖限制,中國人在殖民地內皈依基督教。

貿易

隨著葡萄牙帝國的發展,它的貿易網絡也在發展。 在亞洲,香料和其他商品被重新交換為黃金、白銀、精美的紡織品和大米。 獲得皇家許可的葡萄牙船隻將他們的貿易貨物從里斯本、果阿和科欽運往澳門。 除了這種洲際貿易外,他們在澳門的存在,使葡萄牙人能夠參與在中國、日本、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進行的利潤豐厚的東南亞貿易。

葡萄牙在日本長崎建立了永久貿易據點,從 1555 年到 1618 年,每年都有一艘大型貨船“大船”從澳門航行到日本(從果阿抵達)。 從 1619 年到 1639 年,這艘單一的船被一個較小的船隊所取代。 往返於澳門和長崎航線的大型帆船貨船有中國領航員,但滿載貨物和葡萄牙商人,他們出現在那個時期的日本屏風畫上。

商船定期從印度尼西亞的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航行到澳門,從果阿航行到澳門,再從澳門航行到印度尼西亞、暹羅和帝汶。 澳門與菲律賓馬尼拉建立了牢固的商業聯繫,貿易在 18 世紀達到頂峰。 就這樣,生絲和絲織品(來自中國)、肉荳蔻和丁香(來自香料群島)、檀香木(帝汶)、漆器(緬甸勃固)、銀、彩繪屏風等貴重商品,就這樣縱橫交錯。 和服、刀劍(日本)、棉布、胡椒和象牙(印度)、肉桂(錫蘭)和鑽石(婆羅洲)。 澳門幾乎完全壟斷了某些商品,例如供應中國市場的胡椒和來自帝汶的檀香木運輸。 另一方面,澳門向果阿和里斯本運送了明代瓷器、珍珠母、珍珠、麝香、黃金、茶葉,以及來自中國的各種被認為是有用藥物的根莖和草藥。

澳門社會

澳門商人的貿易做得很好。 與其他殖民地一樣,澳門的貴族階層是歐洲裔公民,其下是帝國出生的歐洲人,再往下是混血兒。 澳門的許多歐洲精英都住在配有亞洲最好家具和藝術品的大房子裡。 奴隸,包括非洲人和中國人,都為這些家庭服務。

歐洲女性在澳門確實很少見——例如,在 1630 年代,只有一個記錄為居民——因此葡萄牙男性與亞洲女性結婚,通常是奴隸或為此目的“買來”,而且最常見的是日本人或馬來人。 這些婚姻的混血後代經常被賦予葡萄牙名字,受洗並作為天主教徒長大。 葡萄牙語是官方語言,但隨著種族之間的通婚,很快就發展出大量雙語公民。 因此,這種文化也成為歐洲和當地的混合體,這種現像在飲食和服裝方面尤為明顯。 華人也在該殖民地作為永久居民商人,進行貿易,大多數為居民提供服務的小企業,如商店和手工藝作坊,都是華人經營。

歐洲對手

從 17 世紀開始,英國和荷蘭對東亞產生積極興趣,並向葡萄牙企圖壟斷貿易挑戰。 兩國組建了高效的貿易公司。 1601 年,葡萄牙人在香料群島的蒂多爾和澳門逮捕了荷蘭船隻,處決了船員,但這除了讓他們的歐洲對手更加堅定之外,什麼也沒做。 雙方都認為自己處於戰爭狀態。 荷蘭人在 16 世紀末直接控制了香料群島,並在 1622 年和 1626 年襲擊澳門。在整個葡萄牙帝國造成嚴重問題,荷蘭人最終接管了馬六甲(1641 年)、科倫坡(1656 年)和科欽 (1663) 使東亞只剩下澳門和帝汶在葡萄牙人手中。

1639 年德川幕府統治時期(1603-1868 年),與日本的關係也開始惡化。 由於日本的軍事領導人對外國人越來越懷疑,所有葡萄牙人都被驅逐出境,並停止與澳門等地的貿易。 澳門派代表與德川幕府談判重新開放貿易,但這些不幸的大使被處決,貿易再也沒有恢復。

Portuguese Macao Panorama
葡式澳門全景
Unknown Artist (Public Domain)

至少這一時期,與中國的關係得到加強。 1621 年至 1647 年間,澳門至少派遣僱傭軍五次出征,以協助明朝與滿族作戰。然而,中國明清之間的鬥爭在 1650 年代和 1660 年代對澳門造成了嚴重破壞,當時沿海人口被命 搬內陸。 此外,中國商人在印度尼西亞的越來越多,切入葡萄牙人近乎壟斷的市場。 另一個打擊是,1684 年,中國當局允許其他歐洲國家——主要是荷蘭、英國和法國——直接與中國商人貿易。 歐洲人首先對茶葉特別感興趣,然後是鴉片貿易。 中國人熱衷於控制歐洲商人,在 1757 年,他們只能在中國領土上的一個地方居住:澳門。

後來的歷史

澳門作為一個貿易港口繼續繁榮,儘管它的輝煌歲月如今已成為遙遠的記憶。 18 世紀中葉,該殖民地的人口約為 30,000,其中大部分是中國人,但也有大量國際化的歐洲人和東亞人。

港口的淤塞,及其強大香港的崛起,嚴重影響了殖民地的命運。

1808 年,澳門被英國人短暫佔領,儘管至少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它是中國領土。 當中國皇帝收到這次入侵時,向英國人發出命令,要求他們撤離澳門。 英國人——實際上是東印度貿易公司的一支部隊——不願與重要的貿易夥伴開戰,也不願與中國供應該殖民地的大部分食物,因此登陸四個月後撤軍。

隨著 19 世紀的發展,英國商船在前往廣州的途中經常經停澳門。 正是在本世紀,澳門真正走向衰落,並遭受了葡萄牙帝國許多其他前哨基地的忽視。 港口的淤塞和強大香港的崛起,嚴重影響了殖民地的命運。

1951年,澳門正式成為葡萄牙的海外省。 1987 年,葡萄牙政府同意在 1999 年將,這片殖民地移交中國——儘管沒有人能夠提供任何歷史文件,表明中國首先放棄澳門。 協議的一部分是允許澳門的資本主義制度繼續50年,因此,就像香港一樣,澳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 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澳門的歷史建築——大三巴教堂、教堂和別墅——列為世界遺產。

删除广告
广告

关于译者

晚生姓高
高先生目前擔任加州就業部的首席翻譯,是聯合國美國協會的前董事會成員,也是英文雜誌《美華論壇》的現任董事會成員和前副主編

关于作者

Mark Cartwright
马克是一位全职作家、研究人员、历史学家与编辑,他对艺术、建筑,以及研究所有文明共有的思想尤为感兴趣。马克拥有政治哲学硕士学位,目前担任WHE出版总监一职。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Cartwright, M. (2021, June 21). 葡萄牙的澳門 [Portuguese Macao]. (. 晚生姓高,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9861/

芝加哥风格

Cartwright, Mark. "葡萄牙的澳門."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June 21, 2021.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19861/.

MLA 风格

Cartwright, Mark. "葡萄牙的澳門."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1 Jun 2021. 网络. 22 Dec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