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改革

定义

Joshua J. Mark
翻译,由Jinfeng Zhang翻译
发表于 10 November 2021
聆听本文
X
打印文章
Religions in Europe in the 16th Century (by Simeon Netchev, CC BY-NC-ND)
16世纪欧洲的宗教
Simeon Netchev (CC BY-NC-ND)

新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1517-1648 年)指的是 16 世纪欧洲广泛的宗教、文化和社会变革,它打破了中世纪教会的控制,允许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个人解释,并导致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它被认为是西方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宗教改革的起止时间并没有一个一致的说法。一些学者将这一事件的时间定在 1400-1750 年(从扬. 胡斯的异议到前工业社会的结束),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是 1517-1685 年(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到南特敕令的废除),还有许多其他关于起止时间的说法也有同样的道理。不过,1517-1648 年是最广为接受的,它将马丁.路德反抗教会作为宗教改革的开始,而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作为结束,因为该条约结束了始于天主教和新教之间争端的三十年战争。

新教改革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文化、宗教、社会和政治格局。

尽管宗教改革以前被理解为一个单一的事件,但目前的学术研究更多地将其解释为新教改革运动,即一系列针对中世纪教会腐败的抗议活动,这些抗议活动的领导者最初并不打算脱离教会,而是寻求改革。波希米亚宗教改革(约 1380 - 约 1436 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新教改革的序幕,最初只是为了纠正教会违反圣经的做法。

到 15 世纪,教会腐败盛行,虔诚的信徒们试图纠正这一现象。教会拒绝回应这些批评,最终导致分裂,建立了基督教新教教派,并发展成为路德宗、加尔文宗、圣公会等教派。

新教改革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文化、宗教、社会和政治格局,由于它与 15-16 世纪的文艺复兴同时发生,并受到文艺复兴的鼓舞,因此经常被称为是现代社会的诞生。虽然早先也有过针对教会腐败的运动,但以印刷术为形式的现代技术使新教文学得以传播,《圣经》以方言出版,从而使这一事业得到广泛支持,并终结了教会在宗教、文化和政治上的一元权威。

中世纪教会

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约 476-1500 年)占据主导地位,是精神事务的唯一权威,随着教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它还影响了政治和文化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教皇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存在,一般来说,教皇花在世俗事务上的时间和精力多于宗教事务。教会的等级制度–教皇、红衣主教、主教/大主教、神父和修道士–开始更多地为了个人利益和享受而行使权力,而不是为了人民的精神福祉。

Urban II at the Council of Clermont
乌尔班二世在克莱芒会议
Jean Colombe (Public Domain)

《圣经》只有拉丁文版本(普通人无法阅读),基督教弥撒也是用拉丁文诵读的,教导人们的祷文(如 “我们的天父 ”和 “万福玛利亚”)也是用拉丁文诵读的。虽然教会规定人们必须遵守耶稣基督的观点,但这并没有引起许多信徒的共鸣,他们信奉的是一种基督教与异教民间信仰的融合。教会教义的不可及性,加上神职人员明显的奢华和享受,早在 7 世纪就引发了改革运动,甚至更早。

早期异端和改革者

这些运动被教会谴责为异端邪说,并经常遭到无情的镇压,因为神职人员试图维护他们的权威和权力。最早的运动之一是保罗派(7-9 世纪),他们主张回归早期基督教的纯朴和圣保罗(约 5 至约 67 年)的生活,并拒绝接受教会的圣礼。保罗派教徒最终被乱石砸死、烧死或流放。

Massacre of the Paulicians
保罗派大屠杀
Cplakidas (Public Domain)

然而,其他运动也接踵而至,如 11 世纪的波格米勒派(Bogomils)和 11-13 世纪的卡特里派(Cathars)。英国神职人员、哲学家和神学家约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约 1330-1384 年)对神职人员的权威、奢华的生活方式和傲慢的态度提出了挑战,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触到《圣经》,《圣经》不应该再被少数特权阶层所挟持,他们为大多数人解释《圣经》,而解释的方式往往只会增强等级制度的权力。他将《圣经》从拉丁文翻译成了中世纪英语(即所谓的《威克里夫圣经》),或者更有可能是指导他的朋友和同事进行翻译。

威克里夫认为,圣经是唯一的权威,包括教皇在内的教会等级制度不符合圣经。他通过平民信徒传教士和使用木版印刷术印刷的小册子传播自己的观点,并在无意中挑战了既定秩序,从而引发了 1381 年血腥的农民起义。1384 年,他死于中风,之后被定为异端,遗体被挖出焚烧。

威克里夫启发了哲学家、神学家、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扬.胡斯(Jan Hus,约 1369-1415 年),扬.胡斯保存了威克里夫的著作并倡导改革。他和威克里夫一样,对教会出售赎罪券(教会出售赎罪券表面上是为了减少人们在炼狱中的时间)的行为提出了特别的批评。他早先的主张得到了宽容,但当他挑战赎罪券的有效性和教皇的权威时,他于 1415 年被捕并被烧死在火刑柱上。他的追随者们继续为改革而斗争,然后脱离了教会。他们的努力延续了波希米亚的宗教改革,并最终导致了胡斯改革派和教会保皇派之间冲突的胡斯战争(Hussite Wars ,1419 至1434 年),教会保皇派最终获胜。

The Devil Selling Indulgences
贩卖赎罪券的魔鬼
Packare (Public Domain)

马丁.路德与赎罪券

尽管在今天,上述改革者被公认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但不影响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年)在宗教改革中的核心地位。马丁. 路德是一名德国修道士,他也反对出售赎罪券。无论人们如何定义新教改革的时间,马丁.路德都是其中心人物,他的作品、魅力和智慧引发了一场他从未想过、无疑也是没有预料到的运动。

中世纪对教会权威的最大打击并非来自任何个人或运动,而是教会无力解决1347-1352年黑死病大流行所造成的痛苦和原因。瘟疫肆虐欧洲,教会的一切努力都未能减轻人们的痛苦或遏制瘟疫的爆发。人们在向圣母玛利亚或圣人祈祷的同时,也开始依赖民间疗法和对神灵和祖先的祈求。与此同时,除了神圣的罗马天主教会,没有其他精神权威。天堂、炼狱和地狱被认为是绝对的现实,为了避免下地狱,减少在炼狱中度过的时间,人们必须压制自己的任何怀疑,遵守教会的教义。

教义其中之一就是赎罪券的功效,购买赎罪券可以缩短人在炼狱(或亲人在炼狱)中的时间,加快灵魂升入天堂的速度。1516 年,多明我会修士约翰.台彻尔(Johann Tetzel)来到马丁.路德所在的地区,推销赎罪券,以资助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当时马丁.路德还是一名奥古斯丁修士、神学博士和维登堡大学教授。台彻尔是一位有效的“推销员”,他因一句话(不管是他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说的)而出名:“当钱箱里的金子响起时,获救的灵魂就会向天堂涌去”,意思是只要买了赎罪券,他们所爱的人就会脱离炼狱之火。路德反对这种做法,不能容忍台彻尔在他的地区出售赎罪券。

Martin Luther
马丁. 路德
Sergio Andres Segovia (Public Domain)

1517 年 10 月 31 日,路德发表了一系列论点,即后来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Disputation on the Power and Efficacy of Indulgences)。根据传统,路德将这些论文钉在了维登堡教堂的门上,但现代学术界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无论他是把这些论文贴在教堂里还是寄给他的主教,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路德的朋友和支持者都抄写了这些论文,由于约 1440 年印刷术的发明,这些论文于 1518 年迅速传遍德国,并于 1519 年传到其他国家,包括英国和法国。

路德声称,如果上帝已经安排了炼狱,教皇就无权缩短人在炼狱中的逗留时间;如果教皇确实有这种权力,他就应该无偿释放在炼狱中受苦的灵魂,减轻他们的痛苦:

我认为教皇对炼狱没有管辖权......如果教皇确实有权释放炼狱中的任何人,那他为什么不以爱的名义废除炼狱,让所有人都离开炼狱呢?如果为了可怜的金钱,他释放了不计其数的灵魂,那他为什么不为了最神圣的爱而清空炼狱呢?说灵魂已从炼狱中解脱,这未免太草率了。说只要钱箱里的硬币一响,灵魂就会被释放,这是在煽动贪婪。教皇最好把一切都无偿赠送出去。教皇对炼狱的唯一权力就是为灵魂祷告,而这一权力可以由教区的任何神父或牧师行使。(Bainton, 68)

路德在挑战赎罪券销售的同时,也挑战了教皇乃至整个教会等级制度的权威。路德引用《罗马书》1:17(其中部分内容为 “义人必因信得生”),声称在信徒个人与上帝之间不应有任何中间人,只有圣经才能决定基督徒的行为,而不是教会的戒律。

逐出教会与宗教改革的开始

1520 年,教皇利奥十世(Leo X)厌倦了派使者与路德讲道理,威胁他说除非他收回成命,否则就将他逐出教会。路德在维登堡公开焚烧了教皇诏书,并于1521年被逐出教会,这意味着根据教会教义,他就不再是上帝的恩宠了,信徒们应该避开他。他被传唤参加在沃尔姆斯市举行的世俗当局会议(被称为沃尔姆斯议会),会议要求他悔改,但他拒绝了。

腓特烈三世把路德藏在瓦尔特堡城堡里,在那里他写下了一些著名的作品,包括将《圣经》翻译成德语。

智者腓特烈三世(Frederick III,1463-1525 年)是萨克森的贵族和选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候选人),他同情路德的观点,曾向路德保证过他的安全。在沃尔姆斯会议之后,路德被宣布为不法之徒,可以被依法处死,但腓特烈三世假意绑架了他,并将他藏在瓦尔特堡城堡里,在那里路德写下了一些著名的作品,包括将《圣经》翻译成德文。

同样,由于印刷术的出现,路德的德文版《圣经》以低廉的价格提供给人们,并成为畅销书。他对宗教权威的蔑视激发了其他人的斗志,并发动了德国农民战争(1524-1525 年),尽管他从未想过也不支持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失败了,战争失败的部分原因是他谴责了威胁贵族的暴力行为,包括他的赞助人智者腓特烈。然而,他的行动点燃了从德国蔓延到其他国家的火焰。

茨温利、加尔文与亨利八世

路德的激进思想被他的朋友和合作者菲利普·梅兰希通(Philip Melanchthon,1497-1560)编纂和精简,更容易为欧洲知识分子所接受。马丁. 路德的《95 条论纲》被钉在维登堡教堂的门上,这个戏剧性的故事也是由他讲述的。梅兰希通是路德早期的捍卫者,他曾将马丁. 路德带到维登堡担任希腊语教授,两人虽然合作,但在教义问题上发生了一些冲突,最终建立了后来的路德宗,一种影响他人发展的信仰体系。

然而,这一时期的一些改革者在路德革命之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中包括瑞士的牧师兼哲学家茨温利(Huldrych Zwingli,约 1484-1531 年),他在 1519 年已经开始宣扬教会改革。茨温利直接受到了荷兰哲学家、牧师、学者和神学家德西德留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1466-1536 年)的影响,他试图从内部改革教会。

茨温利和路德在反对赎罪券、崇敬圣徒、斋戒日和教堂圣像等观点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在圣餐的解释上却无法达成一致,因为茨温利认为过于强调最后晚餐的重现近乎偶像崇拜,而路德则认为这是基督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Pre-Reformation Church Altar
宗教改革前的教堂祭坛
David Hawgood (CC BY-SA)

另一方面,神学家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 ,1509-1564)则直接受到路德的影响。加尔文出生在法国,原名杰汉·高文(Jehan Cauvin),是一名律师。他的朋友尼古拉斯. 科普(Nicholas Cop)主张改革,在受到敌对的天主教忠实信徒的威胁时,他被迫离开巴黎皇家学院的职位,逃往瑞士巴塞尔。加尔文与科普的交往迫使他自己也流亡到巴塞尔,并于 1536 年在那里发表了著名的《基督教要义》(Christian Religion ),确立了他的神学和对改革运动的理解。

《基督教要义》强调个人与上帝之间的首要关系,认为不需要中间人,天主教会是不符合圣经的。在加尔文看来,上帝亲自赐予了个人与神沟通的方式,简单是基督教要义的核心。加尔文的保守观点和对圣经至高无上地位的坚持,以及他反对对那些被视为异端或自由主义者的迫害,并将他们从反叛者和改革者的角色提升为信仰的捍卫者。在这个时候,意味着基督教不接受天主教会的束缚。

这些改革者以及其他许多人,包括玛丽.丹蒂尔(Marie Dentiere,约 1495-1561 年)和阿古拉.冯. 格伦巴赫(Argula von Grumbach,约 1490-1564 年)等女性,都是为了回应精神上的关切和教会的弊端,但也有一些人认识到了宗教改革运动纯粹的实用价值。英国国王亨利八世(1485-1509 年)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明白,只要甩掉教会的权力,他就可以将这种权力和随之而来的财富据为己有。人们经常提到亨利八世,说他向教皇提出离婚,但遭到拒绝,于是他成立了英格兰教会。然而,亨利八世的婚姻问题只是英格兰宗教改革开始的一个方面,因为教会拥有大量未征税的土地,通过与教会分离,国王可以获得大量收入,同时也消除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政治权力。

Henry VIII by Joos van Cleve
亨利八世
Joos van Cleve (Public Domain)

结论

出于同样的原因,许多其他王公贵族也支持宗教改革。几个世纪以来,教会作为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一直在影响着土地权、继承权甚至战争,通过与新教事业结盟,这些贵族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权力。然而,与教会的分离并不是和平或友好的,许多人被杀害,修道院、教堂和宗教艺术品遭到破坏。在苏格兰,改革者约翰.诺克斯(John Knox,约 1514-1572 年)鼓励彻底摧毁修道院、尼姑庵和教堂,以至于这些场所许多变成了废墟。

1555 年的《奥格斯堡和约》正式结束了这些冲突,该和约规定君主可以在自己的地区选择罗马天主教或路德教成为人民的官方信仰。然而,教会用反宗教改革(1545-1700 年)对新教运动作出了回应,虽然它纠正了一些弊端(包括改革赎罪券政策)并进行了其他重大变革,但在改变地区信仰方面延长了冲突。

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紧张关系虽然没有直接导致三十年战争(1618-1648),但却间接引发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造成约 800 万人死亡,神圣罗马帝国地区遭到严重破坏。这场战争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终,该和约只是承认了与 1555 年《奥格斯堡和约》相同的信条,并扩大了宗教自由,如果个人信仰与本国或公国的官方基督教观点不同,也可以私下信奉自己的信仰。这一和平协议被广泛认为是宗教改革的终结。

新教改革在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新教徒被鼓励自己阅读《圣经》,识字率大幅提高,教育成为更优先的事项。宣传的概念得以确立,并被用来推进个人或团体的议程。印刷机和批量生产的书籍在社会中变得更加重要。随着民族主义的盛行,民主理想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大航海时代也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欧洲天主教国家试图为自己的信仰将所谓的 “新大陆 ”殖民化,而新教团体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事实上,宗教改革的影响非常广泛,几乎无法一一列举。但在开始的时候,没有一个主要参与者预料到这一点。

对于路德的论点,教会最初的回应是,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解释《圣经》,而且没有公认的中央权威,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解释视为上帝眼中的正确解释。天主教会声称,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供信徒们寻求上帝的旨意,否则每个派别都会宣称自己的解释是上帝赐予的真理。这正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并导致了许多新教教派的建立,它们提供了自己对基督教的看法。事实上,一些学者认为新教改革仍在进行之中,因为不同的教派仍在宣称自己的真理才是上帝的真理。

删除广告
广告

问题与解答

新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新教改革是对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滥用权力的反应。

新教改革是何时开始的?

1517 年,德国牧师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质疑教会的赎罪券政策,由此拉开了新教改革的序幕。

新教改革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尽管学者们对答案有所不同,但新教改革的时间通常被认为是 1517-1648 年。

新教改革期间的主要改革者是谁?

有许多重要的改革家,但被认为最重要的是三位:马丁·路德、乌尔里希·茨温利和约翰·加尔文。

有女性参与过新教改革吗?

许多女性参与了新教改革,包括纳瓦拉的玛格丽特、玛丽·丹蒂尔、阿尔古拉·冯·格伦巴赫和凯瑟琳娜·泽尔。女性对宗教改革的贡献直到现在才得到充分的认可。

新教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新教改革的影响包括广泛的识字率、现代民主、个人主义、公民权利、哲学怀疑论和宗教多样性。

关于译者

Jinfeng Zhang
张金峰是本土中国人,拥有国际关系和国际商务硕士学位,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从事翻译工作多年,喜欢旅游和了解不同文化。

关于作者

Joshua J. Mark
Joshua J. Mark现在是一位自由作家,曾在纽约Marist学院兼职哲学教授。他曾在希腊和德国生活,并环游过埃及。他在大学教过历史、写作、文学和哲学。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Mark, J. J. (2021, November 10). 新教改革 [Protestant Reformation]. (J. Zhang,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20181/

芝加哥风格

Mark, Joshua J.. "新教改革." 翻译 Jinfeng Zhang.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November 10, 2021.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20181/.

MLA 风格

Mark, Joshua J.. "新教改革." 翻译 Jinfeng Zhang.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10 Nov 2021. 网络. 20 Nov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