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印度公司

9 剩余天数

投资历史教育

支持我们的慈善机构世界历史基金会,您就是在为历史教育的未来投资。您的捐款有助于我们向下一代传授了解周围世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我们在新的一年做好准备,免费为所有人出版更多可靠的历史信息。
$3544 / $10000

定义

Mark Cartwright
翻译,由晚生姓高翻译
发表于 27 September 2022
聆听本文
X
打印文章
East Indiamen in a Gale (by Charles Brooking, Public Domain)
大風中的東印度船隻
Charles Brooking (Public Domain)

東印度公司,即後來的英國東印度公司,1600 年成立,是一家貿易公司。 憑藉龐大的私人軍隊,和英國政府的支持,東印度公司,從 1757 年開始掠奪印度次大陸,直到 1858 年由於無政府狀態,政府介入並接管,東印度公司的財產。

東印度公司是英國在亞洲,推行帝國主義政策的手段,它通過香料、茶葉、紡織品和鴉片的全球貿易賺取了數百萬美元。 它因其壟斷、苛刻的貿易條件、腐敗以及對羊毛貿易,造成的損害而受到批評。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東印度公司掃除了阻礙其前進的統治者,無情地掠奪資源,並壓制生活在其廣闊領土上,人民的文化習俗。 簡而言之,東印度公司是“大英帝國大棒的尖端”(Faught,6)。 東印度公司的董事及其股東,獲得了巨大的財富。 相比之下,印度變得越來越貧窮。 東印度公司不僅僅是一家貿易公司,它最終成為國中之國,甚至是帝國中的帝國,除股東外,不對任何人負責。

基礎

1600 年12 月31 日,皇家特許狀創建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公司是一家有限股份公司(人們投資資本並獲得部分利潤),由坎伯蘭伯爵領導,的215 名商人和投資者組成的團體管理。 該憲章由英國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 年在位)授予,授予東印度公司與印度進行貿易的專有權,事實上,它授予了好望角以東,所有貿易的壟斷權。 為了進行這項貿易,東印度公司被允許“發動戰爭”。 儘管東印度公司在其業務範圍內不擁有主權,但它被允許,以英國王室和政府的名義,行使主權。

東印度公司通過對茶葉、棉花和鴉片的控制,獲得了巨額利潤。

英國詹姆斯一世(James I,1603-1625 年在位)派往莫臥兒帝國,皇帝賈漢吉爾(Jahangir,1526-1858 年),宮廷的特使是托馬斯·羅伊爵士(Sir Thomas Roe,1581-1644 年)。 1609 年,羅伊與商人威廉·霍金斯 (William Hawkins) 會面。1612 年至 1619 年間,羅伊獲得了 東印度公司 在印度西海岸蘇拉特 設立“工廠”或貿易站的許可。 英國人於1759 年 完全接管該港口,但在1661 年英國王室 從葡萄牙人手中收購孟買後,它被取代為東印度公司的主要貿易中心。其他地方的統治者被誘導允許 東印度公司設立更多的貿易站,因此,公司的影響力和實力穩步增長。 值得注意的新職位 包括1639-40 年的馬蘇利帕特姆(Machilipatnam) 和馬德拉斯,以及1658 年的休利(Hughli)。自1690 年以來,加爾各答 是東印度公司的另一個重要基地。

Sir Thomas Roe at the Court of Jahangir
托馬斯·羅伊爵士在賈漢吉爾宮廷
Unknown Artist (Public Domain)

孟買的加入(於1668 年正式移交給東印度公司)是因為英國查理二世(1660-1685 年在位)在與布拉幹薩的凱瑟琳(1638-1705 年)結婚時,收到孟買,作為結婚禮物。葡萄牙的約翰四世(1640-1656 年在位)。 查理一世渴望建立一個以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為代表的荷蘭,在亞洲利益的強大競爭對手,他賦予東印度公司自主權,讓其按照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處理事務。 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於東印度公司兩年後,但對它的投資要大得多,這意味著它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這使其能夠奪取葡萄牙帝國的許多寶貴財產。 東印度公司壟斷了亞洲利潤豐厚的香料貿易,及其在印度尼西亞的來源。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統治地位如此之大,東印度公司卻將其覬覦的目光投向了印度。

貿易

東印度公司大力參與所謂的“三角貿易”,其中涉及用貴金屬,交換印度製造的產品(特別是精細紡織品),然後在東印度群島,出售這些產品以換取香料。 然後,香料(尤其是胡椒)被運往倫敦,在那裡他們的價格足夠高,足以從最初的金屬投資中獲利。 在其歷史的後期,東印度公司通過控制對中國的鹽貿易、茶葉貿易和鴉片貿易獲得了巨額利潤。 東印度公司向英國進口瞭如此多的茶葉,以至於它從一種昂貴的商品,變成了一種比當地生產的啤酒更便宜的飲料。 在從加勒比海奴隸種植園,進口廉價糖的幫助下,英國成為了一個喝茶的國家。 這種趨勢蔓延到了北美殖民地,以至於當他們不得不對,東印度公司的茶葉進口徵稅時,引發了波士頓茶黨,併升級為一場革命。

為了獲得當時,只在中國種植的茶葉,東印度公司從印度走私鴉片。 中國政府禁止鴉片,但東印度公司無論如何都走私鴉片——這種情況最終導致了 1839 年中英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 東印度公司交易.其他著名商品包括瓷器、絲綢、硝石(用於火藥)、靛藍、咖啡、銀和羊毛。 該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運輸這些貨物的船隻,裝備精良; 一艘典型的東印度商船,攜帶一門強大的 30-36 門大砲。 對於東印度公司來說幸運的是,英國皇家海軍,能夠控製印度洋的大部分地區。 東印度公司船隻,通過其旗幟進行識別,首先是紅白橫條紋和角落裡的聖喬治十字,然後在 1707 年《聯合法案》將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後,再加上英國國旗。

這就是該公司的力量,英國國內有人抗議,東印度公司從本國經濟中,抽取了太多白銀,而且其大量進口印度紡織品,損害了傳統的英國羊毛貿易。 應對措施是提高棉花進口關稅,並通過有利於羊毛的法律,例如 17 世紀最後 25 年的一項裁決,禁止英格蘭人下葬時穿著羊毛服裝以外的任何衣服。 法律很快就更進一步,完全禁止向英國進口成品棉布,但到了 18 世紀下半葉,這種材料非常受歡迎,導致了製造業的興起。 東印度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紡織品,貿易方面表現出色,但現在英國卻在集中在蘭開夏郡等,人口稠密地區,的大型紡織廠,生產自己的紡織品。 從這個意義上說,東印度公司對英國工業革命,的這一領域,負有部分責任。

Original Flag of the 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
英國東印度公司原來的旗幟
Wdflake (Public Domain)

也有很多批評稱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壟斷是不公平的,不符合英國的整體利益。 獨立貿易商多次,將東印度公司告上英國法院,希望在與印度的貿易中分得一杯羹,但東印度公司巧妙地辯稱,嚴格來說,它不具有壟斷地位,因為它自己創造了這項貿易,而不是從印度手中接過貿易。另一方。 東印度公確實幫助,擴大瞭如今,已成為全球大都市的孟買、新加坡和廣州,並為英國和其他地方製造的商品,創造了新的出口市場,但 東印度公司施加的合同條款,從來沒有對企業特別有利。除它自己之外的任何人。

另一個巨大的收入來源,來自東印度公司在其領土內,收取租金的政策,並對那些不遵守規定的人,毫不猶豫地使用威脅和暴力。 簡而言之,東印度公司是一個貿易巨頭,就像當今的全球巨頭企業一樣,它有朋友,也有敵人,但後者幾乎總是多於前者。

國中之國

莫臥兒帝國確實,從這些貿易安排中,獲得了一些其他好處。 英國軍艦經常在海上執行任務,並幫助保護皇帝的利益。 英國與莫臥兒關係,受到18世紀馬拉塔人挑戰,並征服印度南部和西部地區,莫臥兒領土的影響。 此外,隨著印度政治版圖格局的轉變,從1757年開始,東印度公司控制了自己的領土,實際上成為了國中之國。

東印度公司在專業軍事力量上投入巨資,並出錢使用英國正規軍團。 1763 年,東印度公司,僅在孟加拉就有6,680 名士兵,這一數字到1823 年猛增至129,473 人。最初,東印度公司的軍隊和軍官來自世界各地,但1785 年的改革,導致只有英國人擁有軍官級別。 大多數軍隊是從印度農民中招募的。 這支龐大的軍隊,令東印度公司的文職僱員相形見絀,1830 年,東印度公司的文職僱員人數約為 3,500 人。

East India Company Fort, Bombay
東印度公司堡壘,孟買
Unknown Artist (Public Domain)

東印度公司建造堡壘,擁有海軍(孟買海軍陸戰隊),鑄造貨幣,擁有大量文件檔案(現藏於大英圖書館),管理自己的法院,並為那些冒犯它的人設立監獄。 該公司甚至贊助,大型勘察探險活動。 東印度公司董事會,從內部選拔其員工,並通過考試進入,此後其他英國機構也效仿了這流程。 印度人被排除在東印度公司之外。 到了 18 世紀,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業主法院)的投資者來自各行各業,包括男性、女性(尤其是寡婦)、貴族、政治家、軍人、商人、行政人員、金融家、專業人士和小投資者。包括外國人)。 每個人都信任 東印度公司,並期待其持續成功帶來紅利。

各個 東印度公司中心之間的,協調水平,使其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當時人們通常所說的約翰公司,確實經歷了一段時期的衰落,特別是當戰爭耗盡其資源,或商業受到貿易限制、腐敗、走私和盜版特別打擊時。 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當然不會一意孤行,因為其他歐洲列強,也熱衷於利用印度的貿易和資源。 法國東印度公司(成立於 1664 年)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在競爭對手印度統治者的支持下,它能夠挑戰東印度公司。 例如,馬德拉斯兩次從英國控制權,轉為法國控制權。 甚至在離家較近的地方,也存在競爭。 1698年,第二家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但在1709年併入了老東印度公司。新的更大的公司正式名稱,為與東印度群島進行貿易,的英格蘭聯合商人公司,但每個人都稱其為東印度公司,公司與以前一樣,只是在官方信件中被稱為尊敬的東印度公司。

政府監管

1764 年 5 月,布克薩爾戰役後,莫臥兒皇帝莎阿南二世,授予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徵收土地收入 (dewani) 的權利。 這是重要的一步,確保公司擁有大量資源,來擴展和保護其貿易商、基地、軍隊和船隻。 東印度公司現在已成為大英帝國,在印度的官方帝國工具,各個 中心之間的協調水平,使其有別於印度和歐洲的競爭對手。 像羅伯特·克萊夫(Robert Clive,1725-1774)這樣的人,以東印度公司的名義,創建了一個帝國。 眾所周知,印度的克萊夫從一名職員,晉升為孟加拉總督,他的軍事技巧,在1757 年6 月普拉西戰役中,對抗孟加拉納瓦卜軍隊,得到勝利,而他的行政也與軍事相匹配。 克萊夫減少了腐敗並加強監管,使迄今為止的私人貿易,越來越類似,英國政府的官方控制。 即便如此,仍有人指責東印度公司官員,以犧牲英國國家利益為代價,謀取私利,甚至連克萊夫也受到懷疑。 退休到英國,並享受奢華退休生活,的東印度公司官員,被輕蔑地稱為“Nabobs”,這是對莫臥兒高級官員納瓦布(nawab)頭銜的訛誤。

Robert Clive & Shah Alam
羅伯特·克萊夫和莎阿南
Benjamin West (Public Domain)

另一個並非無關的批評是,東印度公司,在通過資助教堂,和援助傳教士,來促進基督教傳播方面,做得不夠。 事實確實如此,因為該公司,直到 1813 年才禁止所有傳教士。董事們擔心會犯葡萄牙帝國在,傳播天主教,所犯的錯誤,從而疏遠其他信仰的潛在盟友。 這是提醒東印度公司,是一個貿易機構,而不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少數幾個領域之一。

除了宗教之外,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政府的利益,正在融為一體。 1773 年管理法案,和 1774 年印度法,案賦予英國政府對東印度公司,以其名義管理的領土的軍事、金融和政治控制權。 東印度公司的官員,不能再進行私人貿易,賬目和一般公司信函的透明度也大大提高。 英國政府開始,對印度產生更大的興趣,這可能是 1783 年失去北美殖民地的直接結果。

毫無疑問,東印度公司是英國政府的一個部門,但這種關係並不是單向。 19世紀初,大約100名威斯敏斯特議會議員,也是東印度公司的僱員,這個貿易巨頭的觸角,伸到了英國政治權力的核心。 沃倫·黑斯廷斯 (Warren Hastings,1732-1818) 是東印度公司歷史上的關鍵人物。 1774 年,被任命為第一任總督,在他的任期內,公司與獨立的印度王子,達成了許多條約安排,並取代了基於征服的戰略,轉而回歸公司作為貿易機構的根源,將管理權留給了當地人。 事實上,這項政策是短暫的,但黑斯廷斯的任期,見證了東印度公司的巨大發展。 他在英國被視為暴君,因腐敗而受到審判,但後來無罪釋放。 如果英國要與歐洲對手競爭,建立帝國,顯然被視為骯髒,但必要的事情。

英國在印度的控制領土不斷擴大。 四次英邁索爾戰爭(1767-1799)導致更多領土被東印度公司吞併。 1793 年孟加拉永久定居點,使收稅員 (zamindars) 也成為土地所有者,他們現在從佃戶那裡收取收入,然後將這些收入,轉交東印度公司。 這個想法,是為了讓東印度公司的土地稅收,更加穩定,但它對傳統農業生活方式,造成了破壞性的劇變,並使數万人陷入永久債務。 這是東印度公司面臨的巨大難題:如何在不引起內亂的情況下,從印度榨取盡可能多的財富。 大英帝國接管後,也會面臨這個問題,而隨著東印度公司的日子屈指可數,這一轉變也越來越近。

Copper Coin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東印度公司銅幣
Billjones94 (CC BY-SA)

1813 年的憲章法案,宣布英國對新佔領的領土擁有主權,並正式結束了東印度公司,對印度貿易的壟斷。 1819年在新加坡,建立基地,從1826年起與馬來半島,的馬六甲和檳城一起,作為海峽殖民地進行管理。 這些收購在某種程度上,掩蓋了東印度公司在 1825 年,全球經濟崩潰後,所面臨的財務問題,這些問題需要英國政府提供巨額貸款,而這些貸款將導致監管。

東印度公司歷史上的,另一個關鍵人物現在出現:威廉·本廷克勳爵(Lord William Bentinck,1774-1839)。 1828 年就任總督後,本廷克恢復,黑斯廷斯時代的政策,專注於通過條約,而非昂貴的軍事行動進行擴張。 本廷克還因其社會改革而聞名,最昭著的是,他在 1829 年廢除了 sati(又名 suttee)。Sati 是印度教寡婦,在已故丈夫的火葬柴堆上,犧牲自己的習俗。 其他改革包括選擇英語,作為公司的官方語言(以前是波斯語),但儘管這些改革在倫敦可能得到了充分考慮,但在印度,它們被正確地視為次大陸英國化,和基督教化進程的一部分。

1833 年和 1853 年的憲章法案,進一步削弱了東印度公司的權力。 1833年,東印度公司,失去對華貿易的壟斷權。 1853年,印度第一條鐵路,和電報線投入運營。 達爾豪西侯爵(1812-1860 年)自1848 年起擔任東印度公司總督,在他的任期內,見證了基於對諸侯國,的軍事征服的侵略性擴張,這些地區的大片地區(尤其是旁遮普邦和下緬甸),被納入東印度公司,的財產組合中。兩次英國-錫克戰爭(1845-1849)。 這種過度激進的政策,可能在短期內,得了成功,但它卻適得其反。

政府接管

1857-58 年,英國王室鎮壓,反抗英國統治的印度兵叛變(又稱起義或第一次印度獨立戰爭),莫臥兒帝國崩潰,東印度公司正式關閉。 叛亂的原因有很多,從對印度文化習俗的歧視到,不允許印度王子將其領土傳給養子,但最初的火花來自印度土兵。 塞波伊是東印度公司僱用的印度士兵,他們抗議(除其他外)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士兵相比,他們的工資低得多。 此時,東印度公司僱傭了大約 45,000 名英國士兵和超過 230,000 名土兵。 儘管土兵佔領了德里等重要中心,但他們缺乏全面的指揮和協調,以及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政府的優勢資源,導致了他們的垮台。 1858 年兵變被平息後,英國王室完全佔領了印度東印度公司的領土,並開始了人們普遍所說的英國統治。 1874 年 6 月 1 日,議會正式解散東印度公司。 1877 年,維多利亞女王宣佈為印度女皇,英國統治,繼續從印度榨取一切資源,直到 1947 年獲得獨立。

删除广告
广告

问题与解答

東印度公司做了什麼?

東印度公司 是一家英國貿易公司,在征服並管理領土之前,該公司在印度和亞洲其他地區,建立了貿易“工廠”。 19世紀中葉,東印度公司的領土,被英國王室接管,並正式併入大英帝國。

東印度公司是誰擁有的?

東印度公司由許多私人股東擁有,從富豪到小投資者。

東印度公司為何如此強大?

東印度公司之所以如此強大,是因為它壟斷印度和中國貿易權。 該公司可以支付一支龐大的軍隊,來佔領新領土、建造堡壘並武裝其船隻,以保護其全球貿易網絡。

東印度公司還存在嗎?

東印度公司今天已不存在。 1858年成為大英帝國的一部分,1874年被英國議會正式解散。

关于译者

晚生姓高
高先生目前擔任加州就業部的首席翻譯,是聯合國美國協會的前董事會成員,也是英文雜誌《美華論壇》的現任董事會成員和前副主編

关于作者

Mark Cartwright
马克是一位全职作家、研究人员、历史学家与编辑,他对艺术、建筑,以及研究所有文明共有的思想尤为感兴趣。马克拥有政治哲学硕士学位,目前担任WHE出版总监一职。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Cartwright, M. (2022, September 27). 東印度公司 [East India Company]. (. 晚生姓高,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20958/

芝加哥风格

Cartwright, Mark. "東印度公司."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September 27, 2022.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20958/.

MLA 风格

Cartwright, Mark. "東印度公司."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7 Sep 2022. 网络. 22 Dec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