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工業革命(1760-1840)帶來了創新的機械化,和深刻的社會變革。 這一過程,見證了蒸汽動力機器的發明,這些機器,用於不斷發展的,城市中心的工廠。 農業仍然很重要,但棉紡織品,成為英國最大的出口產品,資本取代土地作為財富的指標,勞動力多元化,包括更多的婦女和兒童。
定義“革命”
準確確定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和結束日期,是有問題的。 歷史學家們對於確切的日期,並不一致,因為“革命”不是一個單一的戲劇性事件,甚至不是一系列事件,而是一個漫長而漸進,的工業和農業機械化過程,這反過來又引發了許多重要的事件。以及持久的社會變革,其中最主要的是,英國各地城市化進程的加速。 人們普遍認為的 18 世紀中葉,到 19 世紀中葉的範圍是有用的,但忽略了重要的、甚至是必要的事前發展(例如農業效率的提高)和事後機器發明的延續(例如電話)。劍橋大學於 2024 年發表的研究重點關注職業,並支持「革命」的開始日期為 17 世紀的某個時間點。
“工業革命”一詞,由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於 1884 年創造,具有誤導性,因為這一變革過程既不迅速,也不是由民眾起義驅動的。 此外,“工業”一詞否認了這一時期,農村生活發生,重大重要變化。 更確定的是,“工業革命”這個不完美的標籤,確實捕捉到了這,種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得19世紀末的鄉村、城市和工作生活對於來自16世紀末的訪客來說,顯得不可思議。 作者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指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蒸汽動力鐵路可能是“革命”中最明顯的元素,它帶來的變化比1066 年,諾曼征服英格蘭,以來的任何其他發展都要多。
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因此,當單獨指該國時,它通常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這種機械化和城市化蔓延到其他國家,稱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例如法國從1830年開始,德國從1850年開始,美國從1865年開始。
工業革命的原因
工業革命在英國爆發有多種原因。 有一個高效的農業系統,可以養活不斷增長的人口。 英國擁有豐富的煤田,擁有豐富的廉價燃料,並且在 1700 年,就已經熟練掌握採礦技術,生產了歐洲 80% 的煤炭。 英國的另一個知識優勢,是使用焦炭作為燃料來生產優質鐵。 焦炭是由煤在熔爐中烘烤製成,盡可能去除雜質。 第一個使用焦炭的高爐,於 1709 年在什羅普郡的 Coalbrookdale 投入使用,該工廠由亞伯拉罕·達比 (Abraham Darby,1678-1717 年) 所有。 因此,甚至在工業革命開始之前,英國就擁有製造機器的材料,和為機器提供動力的燃料。
英國的勞動力相對昂貴,因為農業系統不斷擴大,現在使用越來越多的封閉土地(從公共土地上徵用土地用於耕種)。 農場需要更多勞動力,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可用勞動力越來越少,因此工資上漲。 這一事實意味著發明家,有利潤動機來,設計可以減少勞動力的機器。 政府為資本家提供投資,這些發明的有利條件,而英國的貿易帝國,特別是東印度公司建立的貿易帝國,可以通過為製成品提,供市場來利用這些創新。 人們離開農村去尋找工作的趨勢也出現了,而能夠建立機器工廠(特別是紡織廠)的企業主利用並加速了這種趨勢。 一旦城市化,以一定的速度滾動,發明就會加速“革命”,因為發明了更多的機器,來製造更好的機器,因此機械化迅速發展。 鐵路通過創造更多對煤炭、鋼鐵的需求,來繼續這一過程。 城市化步伐進一步加快,新的中產消費市場誕生,帶動了對更多創新和更多產品的需求。 雖然其他一些國家也存在一些此類因果因素,但沒有國家像英國一樣多。
發明家與機器
蒸汽機
水、風和人力長期以來,一直被用來製造風車和水車等重型機械。 這些早期的機器使企業主,能夠取代舊的家庭手工業模式,例如,熟練的織布工在自己家里工作,而採用工廠系統,許多非熟練工人住在工廠裡,並操作機器。 蒸汽機的發明,是更大變革的催化劑。 蒸汽動力最初開發出來,以便泵可以排出礦井,並允許更深的採礦。 蒸汽泵於 1698 年由 Thomas Savery(約 1650-1715 年)獲得專利。 1710年,托馬斯·紐科門(Thomas Newcomen,1664-1729)調整了薩弗里的設計,使機器更加高效。 紐科門的機器每小時可以從 153 英尺(46.6 米)深的礦井中吸出 5,000 加侖(22.7 K 升)的水。 問題在於機器所需的燃料量。 1769 年,由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1819 年)設計並由馬修·博爾頓(Matthew Boulton,1728-1809 年)進行改進的瓦特蒸汽機,滿足了市場,對可在任何地方,使的強大發動機需求。 到 1800 年,英國擁有超過 2,500 台蒸汽機,其中大部分用於礦山、棉紡廠和工廠。 相比之下,法國有 200 台發動機,而美國則不足 10 台。 其他發明家的出現,增加了蒸汽機的動力能力,因此到 1830 年代,它們可以用來驅動火車和輪船。
運輸
蒸汽動力鐵路徹底改變了旅行和英國本身。 1825 年 9 月 27 日,喬治·史蒂芬森 (George Stephenson,1781-1848) 發明的 Locomotion 1 號列車,將第一批鐵路乘客,從斯托克頓運,送到英格蘭東北部的達靈頓。 1829 年,喬治·史蒂芬森的兒子羅伯特·史蒂芬森 (1803-1859) 創造了火箭,並參加了雷恩希爾試驗賽。 試驗賽是旨在尋找最適合,在 1830 年開通的連接曼徹斯特和利物浦的鐵路線上,使用的機車的競賽。1838 年,伯明翰與倫敦相連;1838 年,伯明翰與倫敦連接起來。 1841年,乘客可以乘坐大西部鐵路線,從首都前往布里斯托爾。 到 1845 年,已有一條從曼徹斯特到倫敦的線路,需要 8 小時的行程(舊的驛站馬車需要 80 小時)。 鐵路蓬勃發展。 到 1870 年代,鐵路線已超過 15,000 英里(24,000 公里),火車每年運送超過 3 億名乘客和超過 1.5 億噸貨物。
蒸汽動力的運輸跟隨火車。 工程師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Isambard Kingdom Brunel,1806-1859 年)使用蒸汽機為其巨型船舶SS Great Western(1838 年)、創新型螺旋槳驅動的SS Great Britain(1843 年)和SS Great Eastern(1858 年)(最大的船舶)提供動力。世界上最大的船舶,長 692 英尺(211 m)。 這些船隻和其他船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橫渡大西洋(僅航行需要 32 天,而僅需要 10 天),並且很快就建立了通往印度,和澳大利亞的雄心勃勃的新航線。
工廠
從 1790 年代開始,蒸汽動力機器在紡織工業中,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到 1835 年,大約 75% 的棉紡廠都在使用蒸汽動力。 一系列機器的發明,徹底改變了棉花的清潔、紡紗和編織方式。 這些設備是飛梭(約翰·凱,1733年)、珍妮紡紗機(詹姆斯·哈格里夫斯,1764年)、水車(理查德·阿克賴特,1769年)、走錠紡紗機(塞繆爾·克朗普頓,1779年)、動力織布機(埃德蒙·卡特賴特,1785年)、軋棉機(伊萊·惠特尼,1794),以及羅伯特的織布機和自動走錠機(理查德·羅伯茨,1822-5)。 由於機械化工廠系統,英國“1836 年的棉紡廠非常高效,可以勝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手工紡紗”(Allen,187)。
一些人對日益機械化提出抗議。 1811 年至 1816 年間對於工廠主來說,問題尤其嚴重。 勒德分子闖入工廠,砸毀了奪走他們生計的機器。 然而,從長遠來看,工廠創造的就業機會,比舊家庭手工業多得多。 到 1830 年,每 80 個英國人中就有一個在紡織廠工作。
農業
工業革命通常被描述為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但農業仍然是英國經濟的重要部門。 通過圈地過程,農業規模不斷擴大,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的需求。 從 1760 年到 1815 年的 55 年間,超過 700 萬英畝(28,300 平方公里)的英國公共土地被圈佔。 更好的肥料提高了農作物產量。 新的飼養方法改善了牲畜。
瓦特蒸汽機的機動性,和燃油效率,意味著農民可以在任何地方、在需要時準確地使用各種機器。 安德魯·羅傑斯 (Andrew Rodgers) 於 1737 年發明了風選機(將小麥與穀殼分離)。 1787 年,安德魯·米克爾(Andrew Meikle,1719-1811)發明了第一台蒸汽驅動的脫粒機(將穀物與穀殼分離)。 蒸汽動力機器,可以連根拔起,堵塞田地的樹木,並排幹淹水地區的水,使之適合耕種。 機器製造的工具比以前更便宜,具有更好的切削刃,並且使用壽命更長。 大規模生產,使農民能夠用零件修理機器,而不是完全更換。
所有這些因素,使得食物都變得更便宜。 英國農產品和進口產品能夠養活,從 1750 年的 600 萬,增加到 1851 年的 2100 萬的人口。不利之處在於,隨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租金猛增,這意味著,許多小農被迫破產。搬到其他地方或嘗試不同的職業。 就像盧德分子一樣,一些人對機械化提出強烈抗議。 1830 年至 1832 年的搖擺暴動,見證鄉村地區短暫的機器毀壞事件。 雖然人們確實離開農村地區,到城市尋找新的工作和生活,但許多人仍然留下來。 1841 年,“全國勞動力中只有五分之一多一點,即 22%,在土地上工作”(雪萊,44)。
其他發明
工業革命期間的,其他重要發明,包括約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1693-1776)於 1770 年,發明的哈里森航海天文鐘,它使航海家能夠準確測量經度。 世界上第一座鑄鐵橋,由亞伯拉罕·達比三世(Abraham Darby III,1750-89 年),在什羅普郡的塞文河上建造,並於1781 年向公眾開放。弗雷德里克·阿爾伯特·溫莎(Frederick Albert Winsor,1763-1830 年)於1807 年在倫敦,展示了他的使用煤氣路燈新發明,使用煤氣是非常有用,也用於取暖和烹飪。 銑床是在 1818 年左右發明的,但是,作為這一時期許多發明的典型特徵,思想被共享、借用和竊取,很難確定到底是誰發明。 這台機器可以切割螺栓和螺母等金屬件,而這些是手工幾乎不可能完成的。 波特蘭水泥是約瑟夫·阿斯普丁(Joseph Aspdin,1778-1859)於 1824 年發明的一種快凝水泥。 電報機由威廉·福瑟吉爾·庫克(William Fothergill Cook,1806-1879 年)和查爾斯·惠斯通(Charles Wheatstone,1802-1875 年)於 1837 年發明,它徹底改變了通訊方式。 蒸汽錘由 James Nasmyth(1808-1890)於 1839 年開發,可以均勻彎曲巨大的金屬件,這對於大型蒸汽機、橋樑和船舶至關重要。 最後,亨利·貝塞麥(Henry Bessemer,1813-1898)於 1856 年發明的貝塞麥轉爐,使鋼的生產成本低得多,而且鋼比鐵更堅固、更輕。
工業革命的積極影響
英國工業革命影響巨大。 蒸汽動力機器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利潤,並使大規模生產,的消費品變得更便宜。 運輸革命延續了這一趨勢,因為一列火車的載貨量,是運河船的 20 倍,到達目的地的速度是原來的 8 倍。 機械化和鐵路創造了煤炭開採、鋼鐵工業的繁榮。 火車站、建築工地和工廠等地,都提供了大量的新工作崗位。 女性獲得了更多的經濟獨立; 紡織廠勞動力中女性佔一半以上。 大多數人每年,都能負擔一次去海邊的火車旅行。 電報意味著通訊速度大大提高。
由於基礎教育機會的增加,以及造紙和印刷機使書籍變得更便宜,識字率提高。 城市裡的人們,結婚年齡更小,孩子也更多。 由於更好的飲食,和新的疫苗接種,預期壽命有所延長,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人的工作,並且嬰兒死亡率,在某些時期可能很高。
到 1800 年,城市中產階級擴大到人口的 25% 左右,他們往往能夠生活,在綠樹成蔭的宜人城市郊區。 中產階級可能會經常光顧,數量不斷增加的商店,這些商店出售來自英國,及其帝國各地,越來越廣泛的商品。 他們被吸引通過新的營銷策略,來花費可支配收入,例如大規模廣告,和像陶藝家喬賽亞·韋奇伍德(Josiah Wedgwood,1730-1795)那樣的優雅陳列室。 中產階級可以僱用僕人,並將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或私人家教。 工業革命期間,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平均提高了 30% 左右,但從 1830 年代開始,下層階級才經歷了這種情況。
工業革命的負面影響
“革命”的好處是有代價的。 手工編織和驛馬車等傳統工業,幾乎被蒸汽動力的到來摧毀。 隨著利潤動機,對更多企業主變得更加重要,對廉價勞動力的需求,變得無法滿足。 從 1800 年到 1850 年,兒童佔採礦勞動力的 20-50%,平均從 8 歲開始工作。 童工的工資較低,但與成年人一樣,實行 12 小時輪班制,各個行業都使用童工。 1851 年的一項委員會發現,“15 歲以下的兒童中有三分之一在外面工作”(Horn,57)。 這些孩子的壽命往往很短,而且沒有受過教育。
工廠提供了許多新的工作崗位,但大部分工作都是非技術性的、枯燥的、重複性的。 工資是固定的,但工作日是按時鐘規定的。 沒有最低工資,工資與通貨膨脹無關,員工始終面臨著,立即解僱的威脅。 工廠工人幾乎沒有可轉移的技能,因此他們被困在自己的工作水平上。 此外,現在開辦企業,需要大量資金來投資機械,以便產品的價格具有競爭力。 此外,在工廠製度下,工人們只專注於生產過程中的,某個特定部分,工人們在完成產品時,幾乎沒有成就感,而在舊的家庭制度中,工人可能會這樣做,工人獨自完成一個單一的工作 物品。
A Gallery of 30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ventions
對於男人、女人和兒童來說,工廠是危險且不健康的地方。 為了保護棉線,棉紡廠總是保持黑暗和潮濕,這種情況對工人的肺部不利。 礦業也有類似的危險。 機器很危險,當零件斷裂或快速移動的零件卡住手指和四肢時,可能會造成嚴重傷害。 工廠很吵,工人們的聽力經常受到損害。 鉛和汞等有毒物質的普遍使用,是另一個健康危害。 管理人員實施了嚴格的規定並處以罰款。 從1799 年到1824 年,嘗試組建工會,遭到政府的全面禁止。從1830 年代起,逐漸進行了改革,工作條件和工人權利,確實有所改善,因為工作日,限制為10 小時,雇主有義務支付工資,更加註重工作場所,的衛生和安全。
工業革命期間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 1851 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居住在城鎮的人口,首次多於居住在農村的人口。 這種趨勢引起了獨特的問題。 城市變得擁擠,工人們常常住在廉價住房中,家庭共享房產。 街道因缺乏衛生設施,而受到污染。 1837年、1839年和1847年,斑疹傷寒流行。 1831年和1849年,霍亂流行。 空氣也受到污染,許多工廠的煤爐噴出濃煙。 隨著城市貧民數量的增加,以及在大城市的匿名性中,逃避司法變得更加容易,犯罪率有所上升,儘管主要是輕微犯罪。 國家半心半意地,試圖通過提供濟貧院,來幫助失業者,濟貧院故意提供比收入最低的工人,更糟糕的生活,以防它成為有吸引力的,就業替代方案。 儘管存在種種問題,城市化仍在繼續,到 1880 年,英國祇有 20% 的人口居住在農村地區,土地所有權,集中在只有 5% 的人口手中。
工業革命的傳播
其他國家趕上了英國。 技術、工業和農業方面的想法很容易跨越國界。 一些勞動力非常廉價,或燃料昂貴的國家,不得不等到機器變得更便宜、更高效。 鐵路的普及是這過程,的一個很好的指標。 在美國,第一條運營鐵路,於 1833 年竣工(紐約至費城)。 歐洲大陸第一條鐵路線,於 1835 年在比利時竣工(布魯塞爾至馬林)。 到 1870 年,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和大部分歐洲國家都加入了鐵路熱潮。 其他創新也是如此。 到了20世紀,世界上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沒有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工業革命所帶來的“進步”觸角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