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

定义

Joshua J. Mark
翻译,由Yangwei Li翻译
发表于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法语, 西班牙语
打印文章 PDF
Nile Delta (by Jacques Descloitres (NASA), CC BY-NC-SA)
尼罗河三角洲
Jacques Descloitres (NASA) (CC BY-NC-SA)

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流经埃及,绵延 4,132 英里(6,650 公里),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河流流向非常罕见的方向)。它被古埃及人视为生命之源,并在该国的历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尼罗河有两个独立的源头:发源于赤道非洲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阿比西尼亚高地的青尼罗河。历史学家沃特森(Waterson)指出:“尼罗河在埃及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始于大约五百万年前,当时河流开始向北流入埃及”(第7-8页)。大约从公元前6000年开始,永久定居点逐渐在尼罗河沿岸兴起,这便是埃及文明和文化的开端,到约公元前3150年,埃及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辨识的民族国家。由于尼罗河被视为所有生命的源头,埃及人许多最重要的神话都与尼罗河有关或对其有重要提及;其中包括奥西里斯(Osiris)、伊西斯(Isis)和赛特(Set)的故事,以及秩序如何在埃及大地得以建立。

奥西里斯神话中的尼罗河

在古埃及有关尼罗河的众多传说中,有一则关于神奥西里斯及其兄弟神塞特的背叛与谋杀的故事。塞特嫉妒奥西里斯的权力和声望,于是设法将他骗入一个精心制作的棺材(石棺)中,假装要将其作为礼物送给能顺利进入其中的人。奥西里斯进入棺材后,塞特迅速盖上棺盖并将奥西里斯扔进了尼罗河。奥西里斯的妻子伊西斯四处寻找她丈夫的遗体,以便为他举行适当的葬礼。经过多次寻找,她终于在尼罗河边的一些孩子那里得到了线索,这些孩子告诉她可以在哪里找到那口棺材。从这个故事中,古埃及人形成了这样一种信仰:孩子具有占卜的天赋,因为他们能够向女神传达一些她自己无法知晓的事情。

那具棺材顺着尼罗河漂流而下,最终停在了比布鲁斯(位于腓尼基地区)的一棵大树上。这棵树迅速长满枝叶,将棺材紧紧包裹起来。比布鲁斯的国王对这棵结实粗壮的树十分赞赏,便将其运至王宫,并将其竖立起来作为一根柱子。当伊西斯抵达比布鲁斯时,在寻找遗体的过程中,她发现棺材就藏在这棵树里。在博得国王的喜爱之后,她请求将这根柱子作为一份恩惠。随后,伊西斯将她死去的丈夫带回埃及,让他复活。这一系列事件启发了“杰德柱”(Djed)的出现,这是一种在埃及历史上各个时期都出现在建筑和艺术中的象征符号,它象征着稳定。根据某些解释,杰德代表着奥西里斯被树包裹时的脊梁;而根据另一些解释,则是伊西斯从树上取下奥西里斯的尸体后将其复活的那棵树本身。

回到埃及后,伊西斯将奥西里斯安放在尼罗河畔的棺材里,开始准备草药和药剂,以使他复活。她留下自己的妹妹奈芙蒂斯(Nepthys)守卫尸体,以防塞特破坏。然而,塞特听说伊西斯正在寻找奥西里斯,便自己也前来寻找尸体。他遇到了内普蒂斯,并强迫她告诉他哥哥的尸体藏在哪里。找到尸体后,他将其砍成碎片,并散布在埃及各地。当伊西斯回来试图复活她的丈夫时,奈芙蒂斯(Nepthys)泪流满面地坦白了所发生的事情,并发誓要帮助她的姐姐查明塞特把奥西里斯的尸体带到了哪里。

伊西斯(Isis)和奈芙蒂斯(Nephthys) 出发寻找奥西里斯(Osiris) 的遗体残骸。无论她们在何处找到他身体的一部分,都会按照恰当的仪式将其埋葬,并建立一座神龛。这解释了为何古埃及各地都有众多奥西里斯之墓,同时也据说是诺姆(nomes) ——古埃及的三十六行政区划(类似于郡或省)——得以建立的缘由。凡是埋葬了奥西里斯身体一部分的地方,最终都发展出了一个诺姆。她设法找到并埋葬了他的每一个部分,除了他的阴茎。这部分被赛特(Set)扔进了尼罗河,并被一条鳄鱼吃掉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鳄鱼开始与生育之神索贝克(Sobek) 联系起来,而任何被鳄鱼吃掉的人,都被认为是幸运地获得了善终。

由于身体残缺不全,奥西里斯无法重返人间,但他成为了冥界之主和亡者的审判者。那接纳了奥西里斯阴茎的尼罗河,也因此变得丰饶多产,赐予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命。奥西里斯的儿子荷鲁斯(Horus) 为父报仇,击败了赛特(Set)并将其驱逐出境(在某些版本的故事中则是杀死了他),从而恢复了该地区的平衡与秩序。此后,荷鲁斯与伊西斯便和谐地统治着这片土地。

对埃及的重要性

尼罗河在古埃及人眼中被视为孕育一切生命的源泉,也是诸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个神话以及其他类似的神话故事,尼罗河被古人们视为埃及所有生命之源,并且是诸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银河被认为是尼罗河的天体镜像,人们相信太阳神拉驾驶着他的船只穿越它。诸神与古埃及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相信是他们造成了尼罗河每年的洪水,从而在干旱的河岸上沉积下肥沃的黑色土壤。根据一些神话故事,是伊西斯教会了人们农业技能(在其他故事中则是奥西里斯),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开发出运河、灌溉系统以及复杂的耕作系统来耕种土地。尼罗河也是古埃及人重要的休闲资源。

Ancient Egypt
古代埃及
Jeff Dahl (CC BY-SA)

除了游泳之外,人们还喜欢进行水上对抗比赛。在该项比赛中,两人一组的选手分别坐在独木舟的“战士”和“划手”位置上,他们要相互击倒对方的“战士”并将其从船上击落。另一种受欢迎的河流运动是赛艇比赛,还有诸如罗马剧作家小塞内卡(公元 1 世纪)所描述的那种展示高超技艺的活动,他曾在埃及拥有土地:

人们乘坐小船沿着尼罗河前行,每船两人,一人划桨,另一人舀水。随后他们便在汹涌的急流中被颠簸得摇摇晃晃。最后他们来到了狭窄的河道,被河水的全部力量裹挟着前行,他们用手控制着飞速行驶的船只,头朝下猛地扎入水中,这让旁观者惊恐万分。你会悲痛地认为他们此时已经溺水身亡,被如此庞大的水流淹没,然而他们却在远离坠落地点的地方被弹射出来,仿佛从投石机中弹出一般,继续航行,而消退的波浪并没有将他们淹没,而是将他们带到了平静的水域。

这条河流被誉为“生命的之父”和“万物之母”,并被视为神哈皮(Hapi)的化身。哈皮神赐予这片土地生命,同时也赐予了象征真理、和谐与平衡的女神玛阿特( Ma'at)。尼罗河还与古代女神哈托尔(Hathor)有关联,后来又与伊西斯和奥西里斯有所关联。在后来的王朝中,神库努姆( Khnum)成为了重生与创造之神,而他最初是尼罗河源头的神,掌控着其水流,并每年派遣必要的洪水,人们依靠这些洪水来滋养土地。

生命之源

在迪奥塞王(Djoser,约公元前 2670 年在位)统治时期,这片土地遭遇了饥荒。迪奥塞做了一个梦,梦中神库努姆( Khnum)来到他面前,抱怨他在尼罗河位于阿斯旺象岛上的神庙已破败不堪,他对这种忽视行为感到不满。迪奥塞的首席大臣伊莫霍普(Imhotep)建议国王前往象岛,看看这个梦所传达的信息是否属实。迪奥塞发现神庙处于糟糕的状态,于是下令对其进行重建,并对周围的建筑群进行修缮。此后,饥荒得以解除,埃及再次变得富饶起来。这个故事记载在托勒密王朝(公元前 332 年至 30 年)的饥荒石碑上,这比迪奥塞的统治时期要晚得多,它证明了这位国王在那个时代仍然受到极大的尊敬。它还说明了尼罗河对埃及人来说有着长久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这条河的神灵才能让饥荒结束。

尼罗河至今仍是埃及人民生活、文化和商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埃及人所说,如果游客曾领略过尼罗河的美丽景色,那么他再次回到埃及便是必然之事(这一说法在古代也有类似表述)。塞内加将尼罗河描述为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和“非凡的景观”,许多游览过埃及“人类之母”这一地方的古代作家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即使是今天的一些游客,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删除广告
广告

关于译者

Yangwei Li
李杨威,1963年生,男,中国人。1986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教务处负责托福考试中心等工作;1997-1998年,在美国纽约长岛的STAPLES STORE工作;2006-2012年,主持天津天狮学院工作。

关于作者

Joshua J. Mark
Joshua J. Mark現在是一位自由作家,曾在紐約Marist學院兼職哲學教授。他曾在希臘和德國生活,並環遊過埃及。他在大學教過歷史、寫作、文學和哲學。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Mark, J. J. (2009, September 02). 尼罗河 [Nile]. (Y. Li,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78/

芝加哥风格

Mark, Joshua J.. "尼罗河." 翻译 Yangwei Li.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September 02, 2009.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1-78/.

MLA 风格

Mark, Joshua J.. "尼罗河." 翻译 Yangwei Li.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02 Sep 2009, https://www.worldhistory.org/nile/. 网络. 04 Ju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