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紙張

文章

Mark Cartwright
翻译,由晚生姓高翻译
发表于 15 September 2017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法语, 意大利语, 西班牙语
聆听本文
X
打印文章

紙張和印刷術的廣泛使用,是古代中國區別,其他古代文化的特徵。 傳統上,紙是在公元 2 世紀初發明,但有更早證明。 作為比竹子、木材或絲綢,更便宜、更方便的材料,紙有助傳播文學和識字,但也用於從帽子到包裝的多用途。 幾個世紀以來,這種材料變得更加精細,在亞洲各地進行交易,並在公元 12 世紀初用於第一批紙幣。

Yuan Dynasty Bank Note & Plate
元代紙幣及印盤
PHGCOM (CC BY-SA)

紙的發明

公元前 2 世紀中國,有大量原始紙張類型的考古證據,主要使用大麻。 人們認為,發明早期紙張是偶然,因為大麻製衣服.在洗滌後放置時間過長,在水中形成殘留物,可將其壓製成有用的新材料。 更精緻紙張傳統發明期,是公元 105 年。 洛陽造坊主管蔡倫,是用浸濕後壓制的植物纖維造紙,植物纖維懸掛木框或屏風上,曬乾成薄片。 幾個世紀以來,笨重的竹條或木條和昂貴的絲綢,一直用作書寫,但經過研究努力,終於找到一種更輕、更便宜的替代紙捲。

藤取代麻紙,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受到青睞,直到被竹纖維取代,成為最常見的原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嘗試用不同的纖維來造紙,因此到漢朝末期(公元 206-220 年)質量大大提高。 來自許多不同植物的纖維、草莖、植物、大麻、樹皮,甚至破布都混合使用,不斷進行實驗改良,以最便宜的材料組合,生產最優質紙張。 藤取代了早期的麻紙,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受到青睞,直到公元 8 世紀被竹纖維取代成為最常見的原材料。 藤被取代原因之一,是巨大紙張的需求,以至中國某些地區幾乎取盡生長緩慢的植物。 竹子比大麻長得又快又多,因此是便宜的選擇。 從宋朝(公元 960-1279 年)開始,造紙技術變得更好,現主要原料是煮熟的桑樹皮。 中國的高質紙張,沿著絲綢之路,交易到外國。

紙張有各種尺寸和多種顏色。 材料、技術和偏好,因地區而異,但有關於該主題的有用論文,最早的是蘇以謙(公元 957-995 年)的著作。 具有吸引人的質地、圖案或顏色的特殊紙張,保留用於書法和藝術。 這些紙張類型是用大米、麥稈、檀香樹皮、木槿莖甚至海藻製成。

Paper-making Process
造紙程序
豐 (CC BY-SA)

中國人自然對造紙技術相當保密,就像他們對絲綢生產一樣,但秘密很少能永遠保持下去。 外部世界,或者至少是中國西部的世界,在公元 8 世紀(或者可能更早)就獲得了造紙知識。 導火索是一群造紙工人在怛羅斯戰役後被他們的阿拉伯勝利者俘虜。 很快,巴格達將成為紙張的主要產地,而中世紀的歐洲最終也將生產出自己的優質紙張。

紙張的用途

紙的發明極大促進了文學和識字的傳播,使書籍更方便使用,也更便宜。 官府每月發給翰林院學者,數千張論文。 此外,毛筆、墨水和紙張的結合將使繪畫和書法,成為未來兩千年,中國最重要的藝術領域。 隨著雕版印刷術的發明——無論是在韓國還是中國,也許是在公元 8 世紀——對紙張的需求猛增,尤其是來自佛教學者和寺廟的需求。 公元10世紀,新儒學復興,儒家典籍印刷大興。 隨著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從公元 11 或 12 世紀開始,紙張需要更厚以抵抗排板重壓,但這兩項發明 - 印刷機和紙張 - 徹底改變通信方式,並為發送方式,保持無可爭議地位 並存儲信息,直到電腦時代到來。

紙在中國古代非常受重視,在唐朝(公元 618-907 年)期間被用來向國家進貢和徵稅。 唐朝還對紙張使用,用顏色區分,白紙用於法律文件,黃色用於政府官文,藍色用於道觀通信。

紙張的用途包括作為精緻物品的包裝,例如藥品和包裝紙,尤其是茶包。

除了用於書寫和書籍外,從漢朝開始,紙還用於製作地形圖和軍事地圖。 以相當準確的比例繪製,包括當地特徵的顏色編碼和符號,並包括放大比例的特定區域。 紙的其他用途包括作為藥品等精緻物品的包裝和包裝紙,尤其是茶包。 紙被廣泛用於製作帽子,變硬後製作盔甲,變薄後用於製作窗紙。 有紙屏風、床單、窗簾、衣服,最後還有紙幣。

紙幣

隨著貿易的增加,以貨易物製度,被貨幣作為交換媒介所取代。 在中國,絲綢卷或金錠可以用來支付任何其他商品。 對於較小的交易,使用金屬工具形貨幣,然後是更方便的小硬幣。 隨著更多人貿易,開始尋求更方便的支付方式。 造幣的另個問題滿足經濟需要,而生產足夠硬幣,需要大量的銅。

紙幣最早唐代出現。 發展源於依賴紙質文件商人。 對於中國最暢銷商品的茶商來說,尤其如此。 商人對攜帶貴重金屬錠,進出國庫謹慎,因此更願意使用收據。 這些紙張允許商人在當地金庫,中收付款項,因此它們被稱為“飛錢”。 第一種紙幣實際上,並沒有多大成功,對於較大的交易,商人仍喜歡安全性更高的銀錠。 不過想法是好,紙幣在公元 11 和 12 世紀捲土重來。

在公元 11 世紀的四川,鐵幣的使用,使財主將錢存放在安全的國庫。 公元1023年左右,為表明他們有多少存款,宋朝政府向人們頒發紙張證明。 這些證書也可以用於交易,而不用搬動硬幣。 到 12 世紀,中國其他地方的商人再使用更方便的收據進行交易,而不是沉重的硬幣袋。 這些又導致,公元 1120 年左右紙幣的發展,當時中國政府壟斷發行此類收據,實際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 到公元 1260 年,紙幣已經成為我們今天所說的真正的紙幣——可以隨心所欲保存,在全國范圍內, 使用購買交易,隨時兌換黃金白銀。

公元 13 世紀,威尼斯商人,和探險家馬可波羅,在亞洲旅行後給,發表最早中國紙幣記述:

這種紙幣的鑄幣經過了形式和儀式的認證,就好像它真的是純金銀一樣; 每張紙條上都有一些特別任命官員,他們不僅籤上自己名字,還蓋上了自己的印章。 當他們全體定期這樣做時,主要官員……將交給他保管的官家印章浸入硃砂中,在紙上蓋章,硃砂印就會留在上面 。 (在埃布里,156-7)

不過,紙幣仍然存在問題。 儘管馬可波羅描述預防措施,但紙幣和硬幣一樣容易偽造。 最大打擊來自高通脹。 這種情況如此猖獗,以至於紙幣很快變得一文不值,幾乎又再消失。 明朝(公元 1368-1644 年)的短暫回歸,再次命運多舛,可靠紙幣的廣泛流通,直到公元 1866 年由香港匯豐銀行發行時才成為現實。

删除广告
广告

问题与解答

問題 中國古代是誰發明了紙?

回答 傳統上認為,洛陽皇家工坊主管蔡倫,在公元 105 年在中國發明了紙張,或者至少是一種比以前質量更好的紙張。

問題 中國古代是怎麼造紙的?

回答 紙在中國古代是通過浸泡植物纖維(例如竹子,)然後壓榨製成的,然後將植物纖維在木框或篩網上曬乾。

問題 中國古代紙是什麼用的?

回答 紙在中國古代被用於很多東西,包括書籍、書寫紙、地圖、錢、包裝、帽子和屏風。 它是一種有價值的商品,因此被用來納稅和進貢。

問題 中國什麼時候發明紙幣的?

回答 一種紙幣形式最早出現在唐朝,但直到公元 12 世紀初和宋朝才得到廣泛使用。 它從商人使用的付款憑證或收據發展而來,是一種比重鑄幣更方便的替代品。 公元 1120 年,中國政府壟斷了此類收據的發行,到公元 1260 年,它們已成為我們今天所說的真鈔。

参考书目

世界历史百科全书》是亚马逊的合作伙伴,可从合格的图书购买中赚取佣金。

关于译者

晚生姓高
高先生目前擔任加州就業部的首席翻譯,是聯合國美國協會的前董事會成員,也是英文雜誌《美華論壇》的現任董事會成員和前副主編

关于作者

Mark Cartwright
马克是一位全职作家、研究人员、历史学家与编辑,他对艺术、建筑,以及研究所有文明共有的思想尤为感兴趣。马克拥有政治哲学硕士学位,目前担任WHE出版总监一职。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Cartwright, M. (2017, September 15). 中國古代的紙張 [Paper in Ancient China]. (. 晚生姓高,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2-1120/

芝加哥风格

Cartwright, Mark. "中國古代的紙張."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September 15, 2017.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2-1120/.

MLA 风格

Cartwright, Mark. "中國古代的紙張."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15 Sep 2017. 网络. 21 Nov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