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戰爭中的弓箭手

文章

Mark Cartwright
翻译,由晚生姓高翻译
发表于 31 October 2017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法语, 西班牙语
聆听本文
X
打印文章

弓是中國古代戰爭中最常見的武器,使用它的技巧是幾千年來,最受推崇的武術。 幾個世紀以來,弓箭手被用作步兵、戰車騎手和騎兵,雖然這種武器的重要性,受到弩和劍的挑戰,但它仍然是指揮官戰場,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開局、撤退和 防禦。

Tang Dynasty Mounted Archer
唐代騎射手
The British Museum (Copyright)

發展與關連

弓一直是中國文化不可缺,根據來源,這種武器的發明,歸功於兩位傳奇文化英雄:黃帝或炎帝。 然而,用弓箭打獵,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最早的考古證據來自新石器時代。 在馬背上打獵和射擊是中國貴族的普遍做法,甚至可能在商朝(公元前 1600 年至 1046 年)期間,更確切地說是從公元前 5 世紀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商朝將“射王”的稱號授予被征服部落的首領,這只是古代中國,對弓的高度重視的一個標誌,就像劍在西歐一樣。 射箭比賽也是王宮舉行,的宗教儀式和節日的部分,所以弓箭有一天會出現在戰場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孔子認為射箭是修身六藝之一。

作為統治和貴族的象徵,弓箭技巧有望在各種射箭比賽中展示。 武士、高級官員和行政人員,必須證明他們,射箭的能力,這也被認為,可揭示個人的道德品質。 不允許個人的技能生鏽,因為初級軍官每年都必須通過射箭測試。

在周朝(公元前 1046-256 年),可能在之前的商朝,也是如此,華麗的金弓和玉弓,以及配套的 100 支箭,作為戰場上軍事實力的獎勵,或作為一種方式 統治者授予個人榮譽。 到春秋時期(公元前 722-479 年),這種榮譽有兩種類型:100 支箭的紅弓和 1000 支箭的黑弓。

Han Mounted Archer
漢騎射手
Sailko (CC BY-SA)

同樣有趣的是,箭頭經常被放置在墳墓中,象徵著它們對死者來世的重要。 到公元前 6 世紀,孔子堅持認為射箭是六藝之一,從而幫助射箭進一步深入人心。 最後,中國文學中充斥著弓箭手,射出不可能的箭,激動人心的故事,例如每一次快速射擊,都能殺死對手,穿透敵人的多層裝甲,或者僅僅幾個弓箭手奇蹟般地擋住了更大的步兵部隊。

材料與設計

弓箭的設計隨時地而變化。 最簡單的弓是用木頭或牛角製成的(最好是水牛),而復合弓,從商代開始,就已經出現了——即由多達八個部分製成的弓,例如單獨的竹條粘合在一起或用絲綢捆紮。 使用的不同木材(通常在同一張弓中)包括合歡木刺、野生桑樹、橙木和榅桲。 所有這些木材、竹子和牛角都經過精心挑選,並根據它們的壓縮,或彈性特性進行組合,以提供最大的射擊能力。 膠水是由植物或動物物質製成,後來發現魚膠是最好。 動物筋或肌腱,被用來覆蓋成品弓並增加其彈性。 最後一步是用清漆覆蓋弓,以防受潮。 弓弦很可能由絲綢、皮革或植物材料(尤其是竹子)的捻合纖維製成。

從中央手柄,對稱彎曲的弓形反曲形式,在商代也已經使用。 商弓的長度約為 1.2 m(42 英寸),但後來的時期使用了較小和較大的版本(最長 1.65 m)。 有同時提供不同尺寸的弓,使用哪種尺寸取決於弓箭手的體格:人越高,弓越長。 他們使用的箭有蘆葦、藤條或竹桿; 有時使用木頭,但它們需要更多的工作來生產。 較大弓箭的箭長約 85 厘米,直徑約 1 厘米。 添加羽毛(鵝或鴨)、木頭或紙葉片,以增加箭頭軌蹟的穩定; 它們通常長 10 到 15 厘米,高 2 厘米。 在戰鬥中,弓箭手通常至少攜帶十支箭袋。

Shang Dynasty Arrowheads
商代鏃
The British Museum (Copyright)

箭頭最初是用石頭(例如燧石和黑曜石)、貝殼或骨頭製成,然後是青銅或銅,最後是鐵,但骨頭即使在後來,也是流行的選擇,因為它很輕且易於雕刻。 尚存的商代青銅鏃長約9.5厘米,呈細長形,漸尖,中央脊柱隆起,向兩側邊緣變細。 到周朝時期,箭頭的設計發生了變化,這可能是受到弩螺栓發展的影響,現在它們變得更短,帶有突出的中央脊,以幫助準確或帶有第三個邊緣。 頭後部的雙凸起使得拔牙更加困難,現在也更常見。 關於箭對士兵所穿盔甲的穿透力,存在很多爭論,但當後者僅由皮革製成,在戰國時期(約公元前 481-221 年)添加金屬鍍層之前,有很多 骨骼殘骸顯示出被箭傷得很深的骨頭。

如果我們掌握的有關射箭比賽,與戰場有關,那麼弓箭手似乎應該從至少 76 米(250 英尺)的距離射中對手,而且可能是這個距離的兩倍。 歷史學家 R. D. Sawyer 就準確性做出以下評論:

神射手號稱能射兩百步飛鳥,春秋時期的射手,如楊玉池據說射得百步楊柳,故有“百步穿楊”之說。 步伐”成為對任何非凡技能的讚美。 (索耶,2011 年,第 311 頁)。

戰場上的普通弓箭手,能在多大程度上,效仿這些技藝不得而知,但中國人確實相信技能,可以通過練習獲得,因此出現了許多射箭訓練學校,射箭被視為紳士必備的技能 。

在戰爭中使用

戰車在公元前 1250 年左右,中國戰爭中,用於戰場,其中一名騎手總是弓箭手。 他通常站在左側,與一名司機同乘一輛車,有時還與一名持矛或持戟的人同乘。 步兵還攜帶弓、長矛和/或戟。 由於需要大量的武器和漫長的製造時間,因此早在商代,弓箭就由國家資助的專門坊,大規模製造。 到公元前 7 世紀,情況確實如此,當時中國戰場上,第一次看到大量箭矢在一瞬間射出。 城市武庫的記錄表明,在任何時候,都儲存了數万張弓和數百萬支箭以備將來使用。

從公元前 4-3 世紀開始,弓箭手被用作騎兵。 不過,弓仍然是流行的步兵武器,傳統的五人小隊,由三名長矛兵和兩名弓箭手組成。 無論是騎馬還是步行,弓箭手通常都會守,保護手持長矛和戟步兵的側翼。 騎兵被期望在全速奔跑時射擊,考慮到馬鞍的原始性質——通常只是一條捲起的毯子——而且馬鐙僅從漢朝時期(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20 年)出現,這絕非易事。 為此,許多朝代乾脆從鄰國招募有經驗的騎手; 這項政策一直持續到三國時期( 220-280 年)甚至更晚。

弓箭手通常在戰鬥中開始,希望在全副武裝的步兵,進入戰鬥之前,一連串的箭會耗盡和軟化對方的力量。 弓也被視為一種強大的防禦武器,尤其是在城市遭到圍攻時。

隨著戰國時期(公元前 481-221 年)弓弩被引入戰爭,首選武器弓有了新的挑戰。 漢軍尤其以使用弩的技術而著稱,這種弩可以射得更遠,而且比弓箭射出的箭穿透力更大。 然而,到了唐朝(618-907 年),傳統弓箭手捲土重來,這次配備了比以前更強大的複合弓。 根據當代軍事論文,這期的軍隊配備的弓箭手與弩手的比例為 5:1。 到了宋朝(960-1279 年),弩重新受到青睞,因為重複模型,現在可以每隔幾秒發射一次弩箭,並且發射距離比以前更遠、更準確。 儘管如此,從中世紀到19 世紀,弓仍然是中國軍隊的重要武器。

删除广告
广告

关于译者

晚生姓高
高先生目前擔任加州就業部的首席翻譯,是聯合國美國協會的前董事會成員,也是英文雜誌《美華論壇》的現任董事會成員和前副主編

关于作者

Mark Cartwright
马克是一位全职作家、研究人员、历史学家与编辑,他对艺术、建筑,以及研究所有文明共有的思想尤为感兴趣。马克拥有政治哲学硕士学位,目前担任WHE出版总监一职。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Cartwright, M. (2017, October 31). 中國古代戰爭中的弓箭手 [Archers in Ancient Chinese Warfare]. (. 晚生姓高,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2-1144/

芝加哥风格

Cartwright, Mark. "中國古代戰爭中的弓箭手."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October 31, 2017.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2-1144/.

MLA 风格

Cartwright, Mark. "中國古代戰爭中的弓箭手."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31 Oct 2017. 网络. 20 Ja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