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论,简而言之,就是只对一位神的信仰,通常作为“多神论”(即有多位神的信仰)的反义词。然而,“一神论”一词是一个相当现代的产物,它被追溯到17世纪中叶的英格兰哲学家亨利·摩尔(Henry More, 1614-1687)。它来源于希腊语词“monos”(一)和“theos”(神)。在西方传统中,这种“对一位神的信仰”特别地关乎《圣经》中的上帝;犹太教的上帝、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上帝(并且第一个字母总是大写的G)。但在古代世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这种一神论的概念,其实并不存在;实际上,所有古代人都是多神论者。他们也许会将某一位神升高到比其他神明更显著的位置(高位神论),尽管如此,他们始终都承认神圣领域存在着的多样性。
对于古人而言,宇宙的概念包含了三个领域:天空(天界)、大地(人界)和地下世界(有时被称为阴间,或干脆说“死者之地”)。天空是诸神的居所,并且充满了各类权势大小不一的神圣存在。许多古代文明都有一位主神,或众神之王,而其他神灵分别掌管生命的不同方面,构成一个天庭议会,或作为向人传令的信使。他们的许多能力,可以以多种方式施加到大地上。他们也可以进入地下世界,以这种方式显示出来,就被称为地府鬼神(地下世界的力量)。一些较小的神灵,被称为“精灵”(daemons)的,渐渐被认为是邪恶的(恶魔,demons)。这些力量被认为能够占据人的身体,并且用来解释疾病和精神紊乱的成因。
信念,信仰和信条
现代的一神教观念同样假定了其他两个概念,即信念(belief)和信仰(faith)。对于理解古代宗教来说,问题并不在于他们不曾相信一些事情,或者他们不曾信奉过各路神明。但是,这些通常都不是按照我们如今在我们熟悉的宗教体系中设想的那样来操作和表达的。不像后来的基督教有信条(信经),在古代地中海盆地的不同族群当中,没有可以等量齐观的这类信条。
像信条这样的共享知识,最接近的对应物可以在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和赫西俄德(《神谱》《工作与时日》)的作品中找到,以及那些游吟诗人所讲述的关于创造、诸神和英雄们的神话中。在古代并不会有中央权威(像梵蒂冈那样)来指导信仰和实践的章程。每个人群都发展出了他们必要的崇拜仪轨和实践(包括献祭),由他们的祖先从神明那里传承而来。确保无误地操作这些仪轨是至关重要的。
一神教的古代根源
尽管“一神教”这一术语本身是现代的,但学者们一直试图在古代世界中发掘一神信念的古代根源。首当其冲的是埃及法老埃赫那吞(公元前1353-前1336),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位一神论者。在阿玛尔那时期(Amarna Period),埃赫那吞大力提倡阿吞崇拜(太阳神)作为最高的崇拜形式,并消灭卢克索的阿蒙-拉神崇拜,当时的主神。然而,试图毁灭阿蒙-拉的神庙、形象和祭司制度——这种尝试本身就反映出,人们对这位神的存在(和影响力)仍然深信不疑。与此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埃赫那吞同样试图消灭其他埃及宗教中的诸神,他也没有试图消灭遍布埃及的无数宗教节庆和来世信仰。
古代一神教的另一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波斯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琐罗亚斯德(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600年之间的某处)是一位先知,他大力提倡对单一的高位神的崇拜,就是阿胡拉·马兹达,宇宙万物的创造者。然而,阿胡拉·马兹达还派生出了六大天使(Amesha Spentas,“精神力”)和其他亚扎塔(Yazatas,“抽象力”),作为反对其他力量(例如,真理反对邪恶)的中流砥柱。阿胡拉·马兹达的终极对手是“深渊”(druj),人格化为安格拉·曼纽。由这种反对一切创造力量的存在,最终衍生为后世犹太、基督和伊斯兰信仰中的“恶魔”(devils)概念。除了“绝对善对抗绝对恶”的极端观念(如今称为“二元论”),现代琐罗亚斯德教徒宣称他们还是一神教的真正首创者,一切都源于“一”。
在西方传统中一神教的起源方面,古犹太教持续收到了最多的关注。晚近以来,一些学者更多地使用术语“单神论”(monolatry),来描述这种宗教体系:它承认其他多神的存在、但在其中只选择崇拜一位。古代犹太人,如同他们的邻居们一样,接受了一个天阶秩序的观念:“神的儿子们”(创6),天使、大天使(将神的意志传递给人类的神的使者),基路伯和撒拉弗。犹太人同样承认魔鬼的存在,在福音书的耶稣事工中,他作为一个驱魔人角色时有很多相关的例子。
学者们经常试图分析《创世记》1:26:“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神在对谁说话?“我们”是“皇家复数”的用法吗?对此的猜想包括:古代文化中有天堂反映了地上的社会结构的思想;地上君王通常都有一个谋臣议会,所以也会有一个天庭议会。
关于犹太人是一神论者的决定性故事,是摩西在西奈山上领受了神的诫命:“我是耶和华你的神……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希伯来文原文字面翻译是:“除我以外没有别的神。”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神明并不存在;这是一条要求犹太人不能去敬拜任何其他神明的诫命。敬拜在古代世界总是以为这献祭。犹太人可以向天使和其他天上权能祈祷,但他们只能向以色列的神献祭。
犹太圣书不断提到各国各神的存在:《申命记》6:14(“不可随从别神”);29:18(“侍奉那些国的神”);32:43(“你们外邦人,当与主的百姓一同欢呼!”);《以赛亚书》36:20(“这些国的神有谁曾救自己的国脱离我的手呢?”);《诗篇》82:1(”神站在有权力者的会中,在诸神中行审判“)。在犹太人出埃及的故事中,耶和华神与埃及诸神的战斗决定了谁是自然的控制者。如果不是承认他们的确存在的话,这是不太说得通的。”……又要败坏埃及一切的神。我是耶和华。“(《出埃及记》12:12)
当犹太人仅仅向以色列的神献祭时,他们共享了一种信念:所有的神明都应当被尊重;招惹他国的神发怒也是一件危险的事。《出埃及记》22:28要求犹太人永远不要反叛他国的神。在耶路撒冷犹太圣殿被罗马人于公元70年摧毁之后,特定的献祭已经不再可能。后来的犹太教领导者,拉比们,开始了一个重新诠释崇拜的漫长过程,其焦点集中在“那一位”上,这最终导致了宇宙中只存在一位神的观念。
在塞琉古王朝希腊人的迫害(导致了前167年的马加比起义)之下,拒绝向希腊诸神献祭的人,作为殉道者(“见证人”),被认为会得到立即被上帝提到天堂的奖赏。
哲学一神论
随着希腊哲学各派于公元前600年左右在米利都兴起,对于宇宙和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的哲学推想开始在地中海盆地传播。许多哲学家在它们周围聚集门生,这些学生常常将老师的讲述记录下来并传至下一代。哲学通常与上层阶级相关,毕竟只有富人拥有时间和线下来投入到这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中。不过,哲学不仅是一种象牙塔里的推想,如同古代宗教一样,它同样传授一种生活方式,并提供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解释。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亚派的学园都传授如何应对生活的奇异多变的方式,更多关心个体灵魂的处境,而非外部世界的情况。一大关注点是,灵魂如何在死后在更高的领域返回其本源,与“最高的神明”重归一体。对于柏拉图来说,这一最高神明是非被造的、不可变的(不受制于变化)、纯粹的存在(不动,并因此不受制于衰朽)。通过比喻(allegory)的技巧,现实物质从神的思想当中派生出来,就像烛光从蜡烛而来。这位神同样是从“道”(logos),或支配物理世界的理性法则派生而来。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探讨了形而上学,或存在的第一原理。最高神是一切物质中最原初的,是“不动的推动者”,引起了天球和行星的运动。斯多亚哲人则认为,宇宙一个单一的有机体,一种迫近的、神圣的、理性力量为宇宙赋予能量,并依据自然法则统治整个宇宙。他们教导,所有人都需要过一种接受善恶并存的生活,并借助自我训练以求达到与这种神圣力量的终极和谐。
许多学派都批评传统的希腊神话及其拟人论(anthropomorphism——为诸神赋予人类特质的观念),不过他们也只有很小一部分会彻底谴责传统的献祭,或号召彻底废除传统的仪轨。通过他们的写作,哲学为最终的一神教观念贡献甚大——既包括基督教,也包括后来的拉比们。
基督教
关于基督教社群,我们最早的证据是保罗的书信(约公元50-60年),其中表明了保罗同样承认犹太观念中的各种宇宙性力量。同样,神圣事务的权力秩序也在多处得到承认,但只有一位以色列的上帝是被崇拜的:“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哥林多前书》8:5),保罗常常也责骂其他神明妨碍了他的事工(林后4:4)。他们的存在显然是真实的。
然而,当一种新的一神观念被引入的时候,早期基督教对一神的认识变得复杂了。从最早开始(在使徒们的后复活节体验当中),基督教开始宣称:伴随着耶稣从死里复活,他同样已经被“提到”天堂,并得到了“在神的右边”的座位(徒7:56).《彼得前书》3:21-22如此说道:“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他。”
直到耶路撒冷圣殿被毁时,耶稣的第一代追随者仍然遵从着传统的犹太教导,即献祭只能献给以色列的上帝。我们同样知道这些早期追随者开始引进了与耶稣有关的其他敬拜元素:奉耶稣的名为百姓施洗;奉他的名治愈并赶逐邪灵;奉他的名赦免罪愆;以及直接向着耶稣而作的祷告和颂诗。
我们可以在《腓立比书》2:9-11找到一首由保罗引述的早期颂诗:
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
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于父神。
“无不屈膝”意味着崇拜,在过去的传统中,人们向着各路神明的偶像(images)而屈膝。耶稣基督先存在于天堂、随后降生为人,这一观念特别地在《约翰福音》中得到了强化:约翰首先宣称,耶稣就是那“道”,他成了肉身,并教导我们关于上帝和拯救的事。这一思想后来被正典化为“耶稣的道成肉身”(the Incarnation of Jesus)。
通向三一之路
当一个从前的异教徒转信基督教时,他们也接受了犹太人拒绝崇拜别神的观念。然而这导致了迫害的发生,因为这种拒绝会被认为是对罗马帝国的叛国:不接纳异教神明,意味着你不希望帝国繁荣昌盛,而这有可能带来灾祸。叛国一直是一项死罪,因此基督徒们会在斗兽场中被处决。
许多基督教作家向皇帝呼吁,他们应该得到像传统上给予犹太人的献祭那样的例外(在尤里乌斯·凯撒统治期间)。基督徒声称他们是“真正的犹太人”,不是一种新宗教的信徒,并引经据典来说明他们与犹太圣书具有的历史悠久的联系。他们辩称,在圣书中上帝每一次被提到的地方,其实都是还未降临之前的基督的一种形式。因此严格来说,像犹太人一样,他们仅仅崇拜一位上帝。罗马方面则总是以此回应:基督徒没有受割礼,所以他们不是犹太人。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皇帝归信为基督徒,并将基督教合法化,因此上述迫害就停止了。然而,基督教思想家们在上帝与基督的关系问题上继续争论。亚历山大里亚教会的长老阿里乌(Arius)第一个教导,如果上帝创造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那么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上,他肯定也创造了基督。这就意味着,基督是从属于上帝的。在亚历山大里亚和其他帝国城市为此爆发了骚乱。
第一次尼西亚会议召集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决定,上帝和基督在本质(substance)上是同等的,基督是上帝自身在地上的显现(manifestation):
我信独一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和有形无形万物的主。我信独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为父所生,出于神而为神, 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与父一体,万物都是借着祂造的。为要拯救我们世人,从天降临,因着圣灵,并从童女馬利亚成肉身,而为人;……我信圣灵,赐生命的主,从父和子出來,与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
这一信经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反复修正多次,并最终派生出一个更简短的版本流行于世,称为“使徒信经”。三位一体的概念认为,上帝是独一的,但他有三种显现或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和圣灵。
同时从犹太教和希腊英雄文化中吸取灵感,基督徒们开始在殉道者的墓前聚集,并通过祷告向他们祈求。这种圣徒崇拜文化的兴起结合了犹太人的殉道传统和古希腊的英雄文化——人们在英雄的墓前聚集。希腊-罗马世界的特定族群或城邦的守护神(patron gods/goddesses)的概念,被吸收进了基督教的主保圣人(patron saints),他们在天堂里并成为人类与上帝之间的中介。
伊斯兰教
公元6世纪,先知穆罕默德在沙特阿拉伯崛起,他成为了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他显然是一位改革家,声称犹太教和基督教都已被错误的教导所腐败。通过犹太圣书,他强调上帝(安拉)的独一性,将安拉与任何其他力量联系起来的行为,都被视为“什尔克”(shirk),等于偶像崇拜。尽管伊斯兰教也承认神圣权力的等级秩序。
上帝创造了三种智慧生命:天使,镇尼(jinn,相当于精灵)以及人类。天使没有自由意志(他们是纯粹的理性),也因此不会犯罪,但镇尼和人类可以在善恶之间做出选择。当上帝创造亚当时,他命令所有的天使向亚当臣服。一位天使,伊布力斯(Iblis,魔鬼撒旦)拒绝如此,因此被逐入地狱。他得到了上帝的允许,可以引诱世人,但他的权力将在审判日被最终摧毁。
在穆罕默德死后,他的追随者们因继承人问题分裂为两大阵营。支持他的女婿阿里的成为什叶派,而主流派则被称为逊尼派。什叶派非常尊重他们的伟大教师(伊玛目)们,同样在它们的坟墓前朝圣和举行仪式。而逊尼派声称,这种行为相当于基督徒的圣徒崇拜,悖逆了上帝的独一性。
许多世纪以来,在最终形成现代西方的“一神教”概念的过程中,许多因素都发挥了作用。而坚持上帝是独一(one)的,和接受上帝并不是独自(alone)的,是其中最主要的悖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