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宗教

8 剩余天数

投资历史教育

支持我们的慈善机构世界历史基金会,您就是在为历史教育的未来投资。您的捐款有助于我们向下一代传授了解周围世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我们在新的一年做好准备,免费为所有人出版更多可靠的历史信息。
$3432 / $10000

文章

Emily Mark
翻译,由晚生姓高翻译
发表于 21 April 2016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法语, 西班牙语
聆听本文
X
打印文章

中國古代的宗教習俗可以追溯到 7,000 多年前。 早在孔子和老子的哲學和神教發展之前,或者在佛陀的教義來到中國之前,人們就崇拜人格化自然,然後崇拜發展,成為宗教的“財富”或“富貴”等概念。

Yuantong Temple
圓通寺
Henrik Berger Jorgensen (CC BY-NC-ND)

這些信仰至今仍影響宗教習俗。 例如,道家的《道德經》認為有一種普遍的力量,稱為道,貫穿萬物,束縛萬物,但沒有提到具體的神靈; 儘管如此,中國(和其他地方)的現代道教徒,在私人祭壇,和源於古代的儀式上,崇拜眾多神靈。

學者哈羅德·M·坦納 (Harold M. Tanner) 寫道:“神、靈魂和祖先會影響莊稼、天氣、分娩、國君的健康、戰爭等等。因此,向他們獻祭很重要”(43)。 眾神源於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觀察,這些自然現像要麼使他們害怕,並造成不確定性,要么向他們保證一個仁慈的世界會保護他們,並幫助他們成功。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信仰變得標準化,神靈被賦予名字個性,並發展出祭祀神靈的儀式。 所有這些習俗最終在中國,標準化為“宗教”,就像古代世界其他地方,都有類似的信仰和儀式。

宗教實踐的早期證據

在中國,宗教信仰在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中很明顯,它在公元前 5000 至 3000 年之間繁榮發展。 在現代陝西省半坡村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可追溯到公元前 4500-3750 年),發現了 250 座墓葬,裡面裝有陪葬品,表明人們相信死後還會存在。 葬禮也有一定儀式,墳墓是背西向東,象徵著死亡和重生。 陪葬品提供,村里特定長者,作為祭司,主持占卜和宗教儀式的證據。

Banpo Village Tomb
半坡村墓
Shirley Sekarajasingham (CC BY-NC-SA)

仰韶文化是母系文化,即女性占主導地位,根據出土的隨葬品,這個宗教人物應該是女性。 沒有證據表明墓葬中有任何高級男性,但有大量女性。 學者們認為,早期的宗教習俗也是母系,很可能是萬物有靈論,人們崇拜自然的化身,通常女神是仁慈,男神是惡毒,或者更令人恐懼。

這些習俗延續到居住在黃河流域上游,但其文化可能是父權制的齊家文化(約公元前 2200-1600 年)。 對今青海省(及其他地方)喇家村青銅時代遺址的考察發現了宗教活動的證據。 喇家村常被稱為“中國的龐貝古城”,因為它被地震摧毀,引發洪水,由此產生的泥石流,將村莊完好無損地掩埋。

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一碗麵條,科學家們對其進行了檢驗,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麵條,也是中國主食“長壽麵”的前身。 儘管並非所有學者或考古學家都同意中國是麵條的創造者,但喇家的發現,支持早在公元前 10 世紀就存在宗教活動的說法。 公元前 2200 年。 有證據表明,人們崇拜一位至高無上的神,他是許多其他次要神靈的君王。

鬼魂與宗教

到商朝(公元前 1600-1046 年)時,這些宗教信仰已經發展到現在有一個明確的“眾神之王”,名叫上帝,還有許多其他名稱的小神。 上帝掌管國家大事,非常忙碌。 他很少祈求,因為人們鼓勵,不要用他們問題來打擾他。 祖先崇拜可能在此時開始,但更有可能更早。

以護身符和護身符形式存在, 是強烈信鬼證據,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而鬼故事是中國文學最早的形式之一。 鬼魂(稱為 guei 或 kuei)是死者的靈魂,他們沒有以應有的榮譽被正確埋葬,或者由於其他原因仍然依附在地球上。 他們被稱為許多名字,但以一種形式,jiangshi(“僵硬的屍體”),他們看起來像殭屍。

鬼魂在中國宗教和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現在仍然如此。 今天在中國清明節(通常在 4 月 4 日左右),紀念死者並確保他們來世幸福。 如果他們不安,會回來打擾。 中國人清明節打掃祖先墳墓,特定一天,為照料墳墓和表達敬意。

當人壽終正寢或以應有的風光體面入土,就不必擔心,鬼魂回來抱怨。 國人相信,如果一個人過著美好生活,他們死後就會去與神同在一起。 人們可以向祖先祈禱,問題轉移到上帝,蒙神祝福,生活在地上的後代。 坦納寫道:

紀念祖先,例如刻有祖先尊名的靈位。 舉行敬拜儀式,來紀念祖先,並提供米酒、牛、狗、羊和人作為犧牲貢品。 犧牲的規模各不相同,但在重要的儀式上,將屠宰數百隻動物和/或人類犧牲品。 相信死者的靈魂繼續存在,並且對生者的世界感興趣,商代權貴將他們的死者,埋葬在精心設計和佈置精美的墳墓中。 (43)

祖先的靈魂可以向他們揭示未來,來幫助生活,逢凶化吉。 占卜成為中國宗教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具有神秘力量的巫師(現代人稱之為“通靈者”)進行,他們會花錢通過甲骨文來預測自己的未來。 正是通過這些甲骨文,文字在中國得以發展。 巫師會把問題寫在牛或龜殼的肩骨上,加熱直到裂開; 無論裂縫走向何方,都將決定答案。 給出答案的不是巫師或骨頭,而是巫師與交流的祖先。 這些祖先與控制宇宙的永恆神靈,即眾神保持聯繫。

Chinese Oracle Bone
中文甲骨文
BabelStone (CC BY-SA)

眾神仙

中國萬神殿中有200多位神仙,名字在商代以後就有記載。 在上帝之前,早期的神靈是一個被稱為土地公(“地主”或“地神”)的地方的神靈。 這些是居住在特定地,方並且僅在該地區擁有力量的地仙。 Tudi Gong 有時被認為是社區的重要成員,他們已經昇仙,作為守護者仍然保護,但更多時候,他們是居住在特定地區的古老治理土地老人。 如果人們供奉他,就會有幫助,如果忽視忘記,就會報復。 風水概念來自對土地公的信仰。

即使在更普遍的神出現之後,當地土地公仍受到崇敬。 最早被承認的神靈,可能是龍。 龍是中國最古老的神靈之一。 在半坡村等地的新石器時代陶器上,均發現了龍的形象。 被稱為應龍的龍王是雨神,既能為莊稼降下溫和雨水,也能帶來可怕的風暴,同時也是海洋之王,保護英雄、國王和那些為正義而戰的人。 龍的雕像和意像,在中國藝術和建築中經常使用,象徵著保護和成功。

中國萬神殿中有200多位神仙,名字在商代以後就有記載。 在上帝之前,早期的神靈是一個被稱為土地公(“地主”或“地神”)的地方的神靈。

女媧是女神,早在商代就存在。 她是半女半龍的女神,用黃河泥土塑造人類,並向他們吹靈氣使他們生長。她不斷地造人,一遍又一遍地讓他們活過來,但最終厭倦,並創下婚姻,這樣人們就可以,在沒有她的情況下,繁衍後代。 但她看到人們無所適從,就向她的朋友伏羲求助。

伏羲是火神,是人類先師。 帶來火,並教如何控制火,烹飪食物、照明和取暖。 伏羲編織第一張漁網,教他們如何從海裡,獲取食物。 一旦他們滿足基本需求,他就賜給他們音樂、寫作和占卜的天賦。 女媧和伏羲被尊為是人類的雙親,總是祈求保護。

孫悟空是惡作劇的猴神,惹出如此多的麻煩,被殺並送入陰間。 一到那裡,他就將自己的名字從冥王生死冊上抹去,不僅死而復生,而且壽與天齊。 他的名字直到後來才發展出現,但在商代的青銅銘文中,出現一個惡作劇的猴神,似乎就是這個神。(譯者評:猴神不是西遊記的孫悟空)。

雷神是雷公,脾氣不好,一生氣就用錘子敲打大鼓。 他不能容忍任何人浪費糧食,向他們投擲霹靂,立即殺死。 有次他看到一個女人,好像要扔出一碗飯,用雷霆萬鈞之力將她殺死。 眾神認為他動作太快,於是使女人起死回生,成為電母。 她會用閃電讓雷神知道,應該把霹靂投向哪裡,這樣他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中國萬神殿中有 200 多位神仙,其名字在商朝期間和之後都有記載。 最重要的是 上帝,法律、秩序、正義和生命之神,被稱為“至高無上的主”。

眾神之上是上帝,法律、秩序、正義和生命之神,被稱為“至高之主”。 上帝掌管天地萬物生長, 四季運轉,萬民的生死都在他的視下。 他特別注意那些統治者,並決定誰應該統治、統治多久以及誰應接替。

崇拜與神工

中國的寺廟和祠堂由總是男廟祝,和尚或者道士照料。 婦女能夠進入修道院獻身神靈,但無對男人有指揮權。 不同寺廟道觀,舉行不同的宗教儀式。 這些都有共同音樂器材,最常的是鈴聲。 每天早午晚,用小鍾聲念三遍經文。 燒香淨化, 驅邪靈和行正氣的地方。

中國宗教的重要方面,無論是道教、儒教還是佛教,都被稱為“聖潔修心”,指導如何照顧自省自己,長壽甚至長生不老(譯者評: 浩氣長存)。 歸隠修心是寺廟或道觀的一部分。 方丈主持們,教人如素,健康飲食、鍛煉(太極拳是通過這些,發展起來),並拜神,求保佑健康長壽。

宗教發展史

在周朝(約公元前 1046-226 年),發展天命的概念。 天命是信仰.命定某個皇帝或王朝統治,放手他們隨心所欲地統治。 當統治者荒淫無道,失責照顧時,據說已經失去天命,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位得天命。 現代學者將簡單地,視為改變政權的理由,但當時的人們相信這概念(譯者評:革命有理)。

眾神守護著人民,並特別關注皇帝。 人們延續了從商朝末年開始的習俗,佩戴他們的神或祖先的護身符,和護身祥物玉器保護,或希望得到祝福,皇帝同守習俗。 周朝衰落,最終滅亡,宗教習俗發生變化,但佩戴宗教祥物習俗,仍繼續保存。

周朝分為兩個時期:西周(公元前 1046-771 年)和東周(公元前 771-226 年)。 中國文化和宗教習俗在西周時期興盛起來,但在東周時期開始分裂。 占卜、祖先崇拜和神明崇拜的宗教習俗仍繼續,但在春秋時期(公元前 772-476 年),哲學人文思想開始挑戰古老的信仰。

孔子(公元前 551-479 年)敬拜祖先,為紀念過去的一種方式,但強調人們在做出選擇時,的個人責任,並批評過度依賴超自然力量。 孟子(公元前 372-289 年)發展孔子的思想,導致更加理性和克制的世界觀。 老子的著作(約公元前 500 年)和道教的發展,可能視為反對儒家教條,如果不是因為道教比老子的傳統早許多世紀。 道教更有可能,是從中國人民,原始自然/民間宗教發展而來,而不是由公元前 6 世紀的哲學家創造。 因此,更準確地說,儒家的理性,可能是對早期信仰的,感性和神性的反應。

Confucius, Buddha and Lao-Tzu
孔子、佛陀和老子
Lucas (CC BY)

在中國歷史的下個,即戰國時期(公元前 476-221 年),宗教信仰進一步發展,非常混亂。 周朝失去天命後,中國七州全部獨立,各為爭奪國家的控制權,而相互爭鬥。 儒家是當時最流行的學說,但另一種學說,越來越強大。是來自秦國的政治家商鞅(卒於公元前 338 年)發展法家,認為人們只是出於自利動機,本質上是邪惡,必須受到法律制裁。 商鞅的嚴厲法律,助秦打敗六國,秦朝由始皇,公元前 221 年建立。

宗教被禁止和復興

秦朝(公元前 221-206 年)期間,始皇禁止宗教,並焚書坑儒。 法家成為秦政府的治國方針,人民即使觸犯小法,也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始皇禁止任何與他的家族、王朝或法家無關的書籍,儘管他個人痴迷長生不老和仙道,他藏滿這些書籍。 儒家學者盡可能地藏書,秘密拜神,但不敢攜帶護身符或佩戴宗教符咒。

始皇公元前 210 年,在巡迴,尋找長生藥時去世。 秦朝不久後,於公元前 206 年滅亡,取而代之是漢朝。 (公元前 202 年 - 公元 220 年)最初延續法家政策,但在武帝(公元前 141-87 年在位)時期放棄。推崇儒道治國 。

在漢代,皇帝被明確定為神與民之間的中介。 從周初開始,皇帝就被視為通過天命,與神靈聯在一起,但現在他明確有責任.治理國家,以便上天保佑人民。 泰山在此期,成為重要聖地,古代禮儀和節日也得到了修訂。 這方面例子,是紀念金木水火土的五元素,改為敬仰天地,天人的關係。

這一時期流行的一個重要,西王母女神的崇拜。 她和其他諸神一樣,住在崑崙山中,不過是在一座金城堡裡,有護城河,敏感到,哪怕是根頭髮,掉在上面,都會沉下去。 她每天都在她的皇家桃園裡散步,那裡的果實含有長生不老的神液玉漿。 學者 Patricia Buckley Ebrey 評論這不同的信仰:

在漢代,對不死或永生的希望,拜求西王母的恩賜。 她的天堂描繪成一片神奇土地,長著不死的樹木,流淌著長生不老的河流……社會各界都表達對她的熱愛,並在政府的資助下,在全國各地建立寺廟。 (71)

西王母有時被描繪成一個虎牙駝背,長相醜陋的老婦人,有時又描繪成留著長髮的美女。 她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園中長生不老的秘密,並擊殺試圖闖入者。不過,對信徒的奉獻,施恩祝福。

佛教的到來

公元 1 世紀,佛教通過絲綢之路貿易傳入中國。 根據傳說,漢明帝(公元 28-75 年在位)看到一位在飛翔金神,詢問近使他是誰。 告訴聽說印度有一位神明,像太陽閃耀,在空中飛翔,於是他派使者將佛教帶到中國。 佛教很快與早期,民間宗教相結合,將祖先和佛陀尊為神。

White Horse Temple
白馬寺
Guo Qi (CC BY-NC-ND)

佛教在中國受到歡迎,並與儒教、道教和民間宗教並駕齊驅,對精神生活的重大影響。 漢朝滅亡後,中國進入三國時期(公元 220-263 年),與戰國時期的血腥、暴力和混亂相似。 這個時期的殘酷和不定,影響中國的佛教,通過發展和超越,滿足當時的精神需求。 禪(更廣為人知的禪宗)、淨土宗等佛教宗派就在這時形成。(譯者註 :禪宗是大乘佛教的一個宗派,起源唐代) 。

佛教向中國出介新鬼,即餓鬼,成為最恐懼的鬼魂之一。 中國現代的中元節(也稱為盂蘭節,鬼節)就是源於這種信仰。 餓鬼是那些被謀殺、埋葬不當,或犯罪而未被寬恕人的靈魂。 他們也可能是生前從未滿足,死後也不快樂。盂蘭鬼節時,人們會留下食物,安撫他們,並去他們祖先墳墓,祭祀食物,以免他們成為餓鬼。

唐朝與中國宗教

到唐朝(公元 618-907 年),宗教對中國文化的主要影響已經存在,但未來還會有更多影響。 第二位皇帝太宗(公元 626-649 年)是佛教徒,寬容信奉其他信仰,並允許摩尼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在中國建立宗教團體。 繼任武則天(公元 690-704 年在位)推崇佛教,並將自己奉為彌勒佛(未來的佛陀),而她的繼任者玄宗(公元 712-756 年在位)則滅佛教,將其視為分裂國家,並立道教為國 教。

雖然玄宗允許,並鼓勵所有宗教信仰在國內修行,但到公元 817 年,佛教被貶為,破壞傳統價值觀的分裂力量。 公元 842-845 年間,佛教尼姑和尚遭到迫害和謀殺,關閉寺廟。禁止道教以外的任何宗教,迫害影響了猶太人、基督徒和任何其他信仰的社區。 玄宗二世(公元 846-859 年在位)結束了這些迫害,並恢復宗教寬容。 自唐至今的歷朝對宗教的發展,都有各自的經歷和利弊,但其基本形式是在唐朝末年形成。

儒教、道教、佛教和早期的民間宗教,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基礎。 其他宗教也增加了自己的影響,但這四種信仰對國家和文化的影響最大。 儘管中共在 1949 年執政時,最初宣布宗教為非法,但宗教信仰對中國人來說,一直非常重要。

中共認為宗教是不必要和分裂,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寺廟被毀,教堂被燒,或改作世俗用途。 在 1970 年代,放寬了對宗教的立場,從那時起,一直致力鼓勵有組織的宗教,因為它具有“心理衛生”和影响生活的穩定。

删除广告
广告

关于译者

晚生姓高
高先生目前擔任加州就業部的首席翻譯,是聯合國美國協會的前董事會成員,也是英文雜誌《美華論壇》的現任董事會成員和前副主編

关于作者

Emily Mark
Emily Mark studied history and philosophy at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and English at SUNY New Paltz, NY. She has published historical essays and poetry. Her travel writing debuts in Timeless Travels Magazine. She graduated from SUNY Delhi in 2018.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Mark, E. (2016, April 21). 中國古代宗教 [Religion in Ancient China]. (. 晚生姓高,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2-891/

芝加哥风格

Mark, Emily. "中國古代宗教."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April 21, 2016.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2-891/.

MLA 风格

Mark, Emily. "中國古代宗教."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1 Apr 2016. 网络. 23 Dec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