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古埃及婚姻多为家族联姻与阶级晋升之策,但有充分证据表明,浪漫爱情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不亚于当下。尤其在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前1069年),情诗蔚然成风,诸多作品倾情赞颂爱人或妻子的才情德性。
切斯特·贝蒂纸草文书 一(The Chester Beatty Papyrus I),可追溯至约公元前 1200 年,也是其中之一。在这篇作品中,说话者谈及他的“姐妹”,但这并非其真正的血亲。当时,女性通常被称为姐妹,年长女性被称为母亲,同龄男性被称为兄弟,年长男性被称为父亲。切斯特·贝蒂纸草文书中的这位说话者不仅赞美了他心爱的人,还展现了当时埃及人对于女性美的理想标准:
吾妹世无双,容华绝尘烟。
耀若天狼现,吉岁启新元。
明眸含星汉,朱唇吐蕙言。
鹤颈凝霜雪,云鬟湛靛蓝。
金钏输玉臂,素指绽清莲。
楚腰约素帛,丰臀增丽妍。(Lewis, 203)
在古埃及,女性几乎与男性享有同等地位,这与一则古老的传说相符:在万物初开之时,奥西里斯(Osiris)和伊西斯(Isis)统治着世界,伊西斯让男女两性拥有同等权力。不过,男性仍被视为占主导地位的性别,而主要由男性书写的文献影响了人们对女性的看法。
在上述段落中,这位女士被称为“乳头呈乳白色”(也可译为“乳房呈白色”),并非因为她是白种人,而是因为她的皮肤比那些整天在田间劳作的人的皮肤要白一些。女性传统上负责管理家庭,而上层社会的女性尤其会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因为肤色较深意味着是从事户外劳作的下层农民阶层的一员。这些社会底层的成员与社会地位较高阶层的人有着相同的忠诚和爱的情感体验,许多古埃及人对爱情、性以及婚姻的体验方式与现代人相同。
古代埃及的爱情
在当今时代,埃及最著名的国王并非因其任何功绩而为人所知,而是因其 1922 年被发现的完整陵墓而闻名。法老图坦卡蒙(Tutankhamun,公元前 1336 - 公元前 1327 年)虽然在即位时还很年轻,但他竭尽全力恢复了埃及的稳定和宗教传统,在其父亲阿肯那顿( Akhenaten,公元前 1353 - 公元前 1336 年)统治结束后。他与年轻的妻子和同父异母的妹妹安克森纳蒙(Anksenamun,约公元前 1350 年)一同努力完成了这一任务。他们二人在一起的形象是古埃及浪漫爱情最有趣的描绘之一。
安克森纳蒙总是与她的丈夫一同被描绘出来,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因为这类画面在艺术作品中很常见。而这些特别的画面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艺术家通过人物之间的亲密接触、手势以及面部表情,充分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埃及学家扎希·哈瓦(Zahi Hawass)斯指出:
从图坦卡蒙墓出土的各类艺术品所描绘的情景来看,他们之间确实彼此相爱。当我们看到王后站在丈夫面前向他献花、陪伴他狩猎的场景时,就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意。(51)
图坦卡蒙大约在 18 岁时去世,而安克森纳蒙随后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尽管对于他们两人的描绘(正如大多数埃及艺术一样)都是经过美化处理的,但这些描绘仍传达出一种深深的虔诚之情,这种情感在埃及历史上的其他绘画和铭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 21 世纪王朝的一块棺木铭文中,一位丈夫这样评价他的妻子:“哎呀,你离我而去,那个有着美丽面容的女子;世上再没有像她那样的人,而我对你也没有任何不满。”在这段铭文中,这位丈夫给自己签上了“你的兄弟兼伴侣”的名字。在许多类似的铭文中,可以看到男性和女性在一段关系中是平等的伙伴和朋友。尽管这位男性是家庭的头儿,且理应被服从,但女性却被视为与丈夫并肩工作的伙伴,而非处于从属地位。埃及学家埃里卡·富赫特写道:
在她丈夫墓的装饰中,这位妻子被描绘成与丈夫地位相侔的人物,她不仅参与了丈夫在世间的日常生活,也参与了他在来世的生活。在埃及历史的任何时期,她都不必将身体隐藏起来,而且其魅力在壁画和浮雕中更是得到了凸显。(纳多,第 29 页)
在古埃及,性被认为是地球上生活的另一个方面。没有关于性的禁忌,除了不忠和下层社会的乱伦之外,任何方面的性行为都没有污名。在这两种情况下,女性的耻辱要比男性严重得多,因为血统是通过女性传递的。历史学家乔恩·E·刘易斯指出:
尽管古埃及人对单身成年人之间自愿发生的性行为持较为宽松的态度(没有对非婚生子女存在特别的歧视),但当一名女性结婚后,就必须对丈夫保持忠诚。这样一来,丈夫就能确信他们结合所生的孩子——他的继承人以及其财产的继承人——都是他的。当时并没有官方规定禁止女性有婚外性行为。而私下对这种行为的惩罚则是离婚、殴打,有时甚至会致人死亡。(204)
虽然这种情况属实,但也有记录表明政府官员曾介入相关案件,并下令处死因通奸而被丈夫告上法庭的女子。在其中一起案件中,这名女子被绑在自家门外的一根木桩上,她被判定有不贞行为,随后被烧死。
古埃及人与性
在古埃及的文学作品中,有关不忠女性的故事和警示屡见不鲜。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个故事是《两个兄弟的故事》(也被称为《不忠妻子的命运》),该故事讲述了安普(Anpu)和巴塔( Bata)以及安普的妻子的故事。安普是哥哥,他与妻子以及弟弟巴塔共同生活。有一天,当巴塔从田间回来准备播种更多种子时,他妻子试图勾引他。巴塔拒绝了她,说他不会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任何人,并返回田间和哥哥身边。后来安普回到家,发现他的妻子“躺在那里,看起来像是遭受了恶人的暴力侵害”。她声称巴塔试图强奸她,这使得安普对他的兄弟产生了不满。这个故事大约创作于公元前 1200 年,可能是后来《圣经》中《创世纪》第 39 章第 7 节中约瑟(Joseph)和波提斐罗(Potiphar)妻子故事的灵感来源。
那位不忠女子的故事之所以能成为如此受欢迎的主题,是因为不忠行为可能会带来诸多麻烦。在《安普与巴塔》的故事中,他们的关系破裂了,妻子也被杀害了,但在她死去之前,她仍给兄弟们的生活以及后来整个社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埃及人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视,使得这个主题对观众来说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关于神明的最广为流传的故事之一是关于奥西里斯、伊西斯以及奥西里斯被其兄弟塞特杀害的那一个。在该故事最常见的版本中,塞特在奈芙蒂斯(塞特的妻子)伪装成伊西斯来引诱奥西里斯之后,决定要杀害奥西里斯。奥西里斯被杀后的混乱局面,结合了不忠这一情节,对于古代观众来说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故事中,奥西里斯被视为无罪的,因为他以为自己是在与妻子同床共枕。和其他故事一样,责任被归咎于“另一个女人”或“陌生的女人”——奈芙蒂斯。
除了这些鼓励忠贞的传说之外,关于古埃及的性相关内容并没有太多记载。关于性姿势和性行为的细节几乎没有任何信息,学者们通常将此解读为埃及人不太重视这一话题。完全没有对同性恋的禁止规定,而且人们认为长寿的佩皮二世( Pepi II,约公元前 2278 - 公元前 2184 年)就是同性恋者。未婚女性可以自由地与她们选择的对象发生性关系,而约公元前 1542 年编写的埃伯斯医学纸草书(Ebers Medical Papyrus)提供了避孕药的配方。其中一条写道:
一种能让女性在一年、两年或三年内不再怀孕的处方。将一勺无花果干与一些蜂蜜一起研磨成粉末。用这种混合物浸湿种子棉,然后插入阴道内。(Lewis, 112)
堕胎也是可行的,而且与婚前性行为一样,堕胎也没有带来更多的污名。实际上,在古埃及语中并不存在“处女”这个词;这表明在当时,一个人的性经验程度(或者完全没有性经验)并不被视为重要之事。性交易也不被视为问题,正如埃及学家史蒂文·斯内普所指出的那样:“古埃及关于性交易的证据相当稀少,尤其是在晚期时期之前”(116)。在埃及尚未发现过妓院,而且在任何书面记录或法律裁决中都没有提及过性交易。
著名的《都灵纸莎草文献 55001 号》(Papyrus Turin 55001)一文描述了各种性爱场景,但其究竟是在描述妓女与嫖客之间的性关系,还是仅仅是一场闹剧,至今仍难以给出确切的解释。比妓女或性能力欠缺或出众的女性更为严重的是,有人能够诱使男人离开自己的妻子和家庭。文书撰写者阿尼(Ani)的顾问警告道:
要警惕那些陌生女子,即那些在自己家乡不为人所知的女子。当她经过时,不要盯着她看,也不要与她发生性关系。一个与丈夫分离的女子就像深不可测的水域,其行踪也无人知晓。(Lewis, 184)
由于埃及人重视社会和谐,因此他们自然会特别重视那些宣扬家庭安宁的故事。有趣的是,这类故事中没有将责任归咎于男性的类似情节。在关于神明的故事中,一夫一妻制也被视为一种价值观念,而且男性神祇通常只有一位女性配偶或情人,但国王可以拥有他所能供养的任意数量的妻子,任何有经济实力的王室男性也是如此,这很可能影响了人们对男性不忠行为的看法。不过,古埃及人所推崇的理想关系是夫妻双方相互忠诚并生育子女的关系。
古代埃及的婚姻
在古埃及,并没有举行婚礼的仪式。当一个女子带着双方商定的物品进入男子的住所时,她就正式成为这个男子的妻子了。婚姻通常是由父母安排的,双方会商定彩礼,并且新郎家也会给新娘家相应的礼物作为回礼。婚前协议很常见,新娘带到婚姻中的所有财物都归她所有,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婚姻的目的是生育后代,但夫妻双方也应相互爱戴和尊重。埃及学家芭芭拉·瓦特森(Barbara Watterson)对此评论道:
娶妻似乎就意味着要组建一个家庭。人们认为男人应当爱自己的妻子,正如智者普塔霍特普的这句劝诫所阐明的那样:“爱你的妻子,给她食物,给她衣物,让她快乐……但别让她占据主导地位!”另一位智者阿尼则给出了幸福生活的秘诀:“当你知道你的妻子做事很高效时,就不要在她自己的房间里对她发号施令。不要总是对她说‘东西在哪里?给我拿来!’,尤其是当你知道东西应该在那个地方的时候!”(15)
新郎和新娘的父亲会拟定一份婚姻协议,这份协议需在见证人面前签署,之后这对新人就被视为已结为夫妻。婚姻中的子女归母亲所有,在离婚的情况下,孩子也会随母亲一同分走。尽管有关出轨女子的警告屡见不鲜,但女性在婚姻中却拥有极大的自由。历史学家唐·纳多(Don Nardo)写道:
在大多数古代社会中,对于大多数男性而言,女性几乎等同于一种财产,而这些社会的重心几乎总是在于探讨女性如何或应当让男性感到幸福。诚然,与其他古代国家一样,埃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男性主导的社会,大多数情况下女性都被要求听从丈夫的吩咐。不过,许多埃及夫妻似乎确实拥有积极、充满爱意的关系。 (23)
墓葬壁画以及其他艺术品及铭文都展现了夫妻之间一起用餐、跳舞和劳作的情景。在王室中,兄弟可以与姐妹或同父异母的姐妹结婚,但这种做法在普通民众中却受到限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婚姻是为双方的最大利益而安排的,人们希望他们在一起生活后,能够逐渐相爱,即便他们之前并不如此。纳多写道:
即便他并不深爱自己的妻子,但只要知道妻子过得满足,愿意维持一个整洁有序的家庭,并教导孩子良好的行为举止,男人也能从中获得一定程度的幸福感。他还可以为自己努力工作、为家庭创造稳定的经济基础而感到自豪,那就是为一家人提供食物和住所。 (23 - 24)
稳定的核家庭结构被视为社会稳定的基石。尽管王室成员可以自由选择配偶(效仿诸如伊西斯和奥西里斯、努特和盖布这样的神祇之间兄妹式的婚姻模式),但普通民众则被鼓励与血缘关系之外的人结婚,但表亲之间除外。女孩在 12 岁时就可结婚,男孩在 15 岁时可结婚,不过女孩的平均结婚年龄似乎为 14 岁,男孩则为 18 或 20 岁。
在这个时期,男孩已经会掌握了父亲的职业,并熟练掌握了相关技能,而女孩(除非出身于王室)则会接受管理家庭、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以及宠物的培训。历史学家查尔斯·弗里曼指出:“家庭是埃及社会的生存单位。壁画和雕塑展现了幸福的夫妻相拥的画面,还有一种照顾年长者的理想观念”(纳多,第 25 页)。然而,这些婚姻并非总是能维持下去,在出现破裂的情况下,是会被允许离婚的。
埃及的离婚
婚姻的终结与开始一样简单。一方或双方提出离婚,财产按照婚前协议进行分割,然后签署新的协议,婚姻就此结束。历史学家玛格丽特·邦森指出:“此类婚姻的解体需要在财产权利和前妻的经济生存方面具备一定的开放心态”(156)。
她的意思是,即便丈夫原本可能将某些财产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但这些财产也必须按照最初的协议与妻子进行分割。而她婚前所拥有的任何财产,在婚姻结束时都允许她带走。只有在确凿证明存在不忠行为的情况下,才会剥夺女性在离婚时所享有的权利。
在新王国时期和晚期时期,这些协议变得更加复杂,因为离婚程序似乎变得更加规范化,而且中央权威机构更多地参与到这些程序当中。邦森指出:“许多来自晚期时期的文件似乎都是真实的婚姻契约。在离婚的情况下,新婚时男方提供的嫁妆会归女方所有,以供其生活所需,或者会一次性支付给她”(156)。赡养费也是可选的一种方式,即丈夫会每月给前妻一笔津贴,直到她再婚,即便没有孩子牵涉其中也是如此。
永恒的的婚姻
人们原本认为婚姻应当伴随人的一生,甚至会在来世延续下去。大多数男性只能活到三十多岁,而女性往往在分娩或其他原因中早早夭折,但她们的寿命通常比男性稍长一些。如果夫妻关系良好,那么对再次相见的期望会减轻死亡带来的痛苦。墓葬壁画和碑文描绘了某对夫妻在冥界共享欢乐时光的情景,他们所做的事与在人间时如出一辙。
埃及人对永恒的信仰是他们维系婚姻关系的重要支撑因素。他们认为,应当努力让自己的人生以及伴侣的人生尽可能地充满快乐,以便能够永远享受其中的快乐。对埃及人来说,并不存在另一个“天堂”,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延续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邦森写道:
永恒是无尽的存在时期,对任何埃及人来说都无需畏惧。在古代,它有一个名称叫“努赫”( nuheh),但也有另一个名称叫“什努”(shenu),意思是圆形,因此它具有永恒或无限的含义,并成为了皇家椭圆框标志的形式。 (86)
人死后,会站在奥西里斯面前接受审判,如果行为无过错,便会进入冥界。在那里,人们会找到自己在人间所拥有的一切——家园、心爱的树木、最心爱的狗或猫,以及那些已经去世的人,包括自己的配偶。然而,如果在生前对配偶不好,那么这种会面可能永远不会发生,更糟糕的是,人们可能会在今生和来世都遭受痛苦。有许多铭文和咒语是为了抵御厄运或被认为是由来世的配偶造成的不利情况而存在的,比如让一个人的灵魂避免被对方纠缠,或者通过恶灵向对方复仇。
有时,遭受此类诅咒的人会找来一位牧师,请求逝者帮忙解除诅咒。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会去找牧师,并写下咒语,详细说明自己的遭遇,并恳求逝者的灵魂停止所作的恶行。而如果当事人确实有过某些不当行为,他们则必须坦白并以某种方式弥补过错。牧师会规定必要的赎罪方式,一旦完成赎罪,诅咒就会解除。在不同宗教仪式场所掉落的陶器碎片,就证明了人们对神灵的感激之情,因为他们在这些事情上发挥了中介作用,或者表达了请求神灵帮助终止配偶仇恨的愿望。
另一种解决此类冲突的方法是彻底抹去此人存在的痕迹。这可以通过销毁此人留下的所有相关影像来实现。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第六王朝官员凯曼克赫(Kaiemankh)的金字塔陵墓,那里所有的关于他妻子杰塞特的痕迹都被从墙壁上抹去了。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世人心中被铭记时才会继续存在,而像底比斯的卡纳克神庙、高大的纪念碑和方尖碑等建筑,都是为了确保人们持续铭记他们而建造的。一旦一个人的名字和形象消失,他们的灵魂就会减弱,他们可能无法继续在冥界生活。他们肯定也无法在地球上制造任何麻烦,因为灵魂需要能够看到自己的形象或名字,才能返回。
人们希望,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永恒和谐的专注,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良,这些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学者詹姆斯·F·罗曼诺(James F. Romano)写道:“埃及人热爱生活,并希望在来世延续其最美好的方面”(纳多,20)。其中一些更美好的方面包括爱情、性以及婚姻,只要在世时充分利用这些方面,人们就能在来世永远享受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