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鮮和中國的關係

文章

Mark Cartwright
翻译,由晚生姓高翻译
发表于 30 November 2016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法语, 意大利语, 西班牙语
聆听本文
X
打印文章

韓國和中國之間的接觸,可以追溯到神話和史前時期。 貿易從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發展起來,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原材料和製成品都是雙向流通。 除了商人,移民也來了,首先是那些逃離公元前四世紀戰國時期的人,還有定期的外交官、僧侶和學者雙向流動,使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整個朝鮮半島。 古代韓國從其強大鄰國,吸收了文字、宗教、陶瓷、鑄幣、農業實踐、雕塑和建築等元素,經常添加自己獨特的文化印記,有時甚至超越了他們的老師。

Korean Ambassadors to the Tang Court
朝鮮駐唐朝大使
Unknown Artist (Public Domain)

歷史學家 M.J. 賽斯 (M.J. Seth) 將古代中國和朝鮮幾個世紀以來,複雜且微妙的關係總結如下:

中國為文學、藝術、音樂、建築、服飾、禮儀提供了典範。 韓國人從中國,引進了大部分關於政府和政治的思想。 他們接受中國的世界觀,認為中國是宇宙的中心和所有文明的發源地,而中國的皇帝是天地之間的調解者。 韓國人為遵守中國文化規範而感到自豪……他們接受自己的國家在國際等級制度中,作為從屬成員的角色,其中中國處於頂端,中國文化的忠實追隨者(例如韓國)排名第二,而中國文化之外的野蠻人則排名第二。文明處於最底層。 嚴格遵守文明標準是一種自豪感。 但這並沒有導致獨立身份的喪失……韓國加入“朝貢體系”(朝鮮國王成為中國皇帝的附庸)也不意味著韓國不是完全獨立的……事實上,韓國人非常獨立……韓國作為朝貢國的地位通常是儀式性的,對韓國人來說,這並不意味著失去自治權。 中國干涉內政的企圖遭到了反對。 (4-5)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種政治、商業和文化的三股關係,有必要依次考察,古代朝鮮的每個歷史時期,因為朝鮮半島和中國的政治發展,都會同等程度地加強和緊張這種關係。國際關係已有一千多年曆史。

第一關係 - 古朝鮮

考古學表明,朝鮮半島在新石器時代從滿洲、西伯利亞和中國的遷徙部落那裡,接受了物質文化,特別是金屬加工技術和水稻種植。 韓國神話描述了與中國最早的接觸,當時聖人稷子(中國人稱稷子)和 5,000 名追隨者離開中國,定居在韓國第一個國家檀君的古朝鮮。 當檀君決定隱居山頂冥想生活時,吉賈於公元前 1122 年被擁立為國王。 這個神話可能代表鐵器時代文化傳入韓國。 古朝鮮歷史上的統治者確實採用了中文頭銜“王”,這說明了早期受到鄰國燕國(可能是貿易夥伴)的影響,古朝鮮可能是中國和韓國,南部各州之間的中間人。 貿易關係的另一個指標是在韓國各地遺址發現的中國新月刀錢(明道錢)。

Map of Korean States in 108 BCE
公元前 108 年朝鮮國家地圖
Historiographer (CC BY-SA)

中國文化影響力的考古證據,也許最能體現在大同江地區,坑葬墓葬的使用,以及其中經常出現的馬匹陷阱和奢侈品。 這些墳墓也很有趣,因為有幾座墳墓裡埋藏著 100 多名奴隸,這些奴隸可能屬於墓主人。 隨著從中國引進的更好的鐵工具,農業生產增加,古朝鮮普遍繁榮。

中國文化是由逃離,公元前 4 世紀,戰國時期衝突的難民,直接帶到朝鮮。 中國漢朝(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20 年)在滿洲和朝鮮北部建立了四個軍事殖民地,稱為郡縣。 這些國家因貿易而繁榮,並將韓國帶入漢人主導的東亞更廣闊的政治領域。 一直持續到公元 4 世紀,就人口和資源而言,最重要的是 南寧,公元前 108 年 - 公元 313 年)。 他們的存在極大地增加了,中國和韓國之間,的物質接觸,居住在其中的僑民(華僑)獲得在國內習慣享用的所有商品。

中國文化是由逃離,公元前 4 世紀,戰國時期衝突的難民,直接帶到朝鮮的。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是古代朝鮮有記載歷史的開始。 這些世紀以來,百濟、高句麗、新羅和伽倻聯盟的政治格局不斷變化,相互結盟,也與中國為了領土擴張而發生衝突。 儘管存在這些衝突,半島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和文化交流,仍在繼續,並有所增加。 那麼,在三國時期,朝鮮國家能夠利用中國從公元 3 世紀初漢朝滅亡到 581 年隋朝崛起之間經歷的四個世紀的政治分裂。 並通過吸收和適應中國古代,最好的文化和政治實踐,來推動實現自己的文化發展。

百濟、伽倻

苯伽耶發現的公元 1 世紀中國錢幣,以及伽耶陶工使用的傾斜窯爐證明了,伽倻聯邦與漢朝之間的早期關係。 鐵、金、馬運往中國,絲綢、茶葉、書寫材料則運往中國。 文化上也有著密切的聯繫,朝鮮人採用了中文書寫系統,而中國的王號自公元三世紀起就被百濟君主採用。 文學、喪葬習俗和藝術元素也得以傳承。

Tomb of Muryeong-Wang
武寧王墓
Straitgate (CC BY-SA)

傳統上信奉薩滿教的朝鮮國家,首先採用了中國的儒教,然後是道教和佛教,使後者成為官方國教。 公元 384 年,百濟王國正式採用佛教(佛教起源於印度,但明顯具有中國元素),由印度/塞林迪亞僧人馬拉南塔 (Marananta) 傳入百濟王國。 儒家思想對韓國社會、政治、倫理思想和家庭關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佛教除了成為最廣泛信仰的宗教外,還將對藝術、建築、文學和陶瓷產生巨大的影響。

位於北方的高句麗首當其沖地受到了,中國新王朝隋朝(公元 581-618 年)政治野心的衝擊。

高句麗

北方高句麗王國,是中國的頻繁貿易夥伴,前者出口金、銀、珍珠和紡織品,而中國則回送武器、絲綢、書寫材料。 兩者之間也有密切的文化聯繫,高句麗採用漢語書寫系統,五銖錢,中國詩歌風格,建築元素(尤其是墳墓),藝術主題(也出現在墳墓中,例如繪製的星座)天花板上和中國四個方向的動物圖像)和信仰體系。 公元 372 年,國家儒學院成立,佛教由僧人順道(朝鮮人的順道)引入,成為官方國教(取代了占主導地位的薩滿教)。

高句麗位於北方,首當其沖地受到中國新王朝隋朝(公元 581-618 年)政治野心的影響。 公元598年,中國30萬海軍和陸軍聯合發起進攻,實際上是為了回應高句麗的先發製人的打擊,但主要是由於天氣條件而被擊敗。 公元 612 年,朝鮮人又進行了另一次嘗試,但在著名將軍乙支文德 (Eulji Mundeok) 的出色領導下,薩爾水河戰役 (Battle of Salsu River) 再次失敗。 據傳說,30萬隋軍中只有2700人回國。 首都平壤經受了長時間的圍困,高句麗堅守不倒。 在公元 613 年和 614 年再次擊退了兩次進攻,高句麗在公元 628 年修建了 480 公里(300 英里)長的防禦牆,以阻止中國進一步的野心。 這些失敗導致隋朝的滅亡,但事實證明,他們的繼承者唐朝同樣雄心勃勃,而且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更加有效。

新羅

公元四世紀,新羅王國與中國保持外交關係,定期向這個地區強國進貢。 從公元六世紀開始,新羅統治者也採用了中國的王號、中國的書寫系統、儒教和佛教。 後者於公元 535 年成為官方國教,儘管傳統的薩滿教習俗,也像其他國家一樣繼續存在。 當道教在唐朝時期(公元 618-907 年)變得更加流行時,它在新羅王國也變得更加流行。

Buddha, Seokguram Grotto, Gyeongju
慶州石窟庵佛像
Richardfabi (CC BY-SA)

這兩個國家是中國的長期貿易夥伴,出口絲綢、茶葉、書籍和銀製品,而新羅則回送黃金、馬匹、人參、皮革、桌子和奴隸等裝飾性製成品。 公元七世紀中葉,善德王后和太宗武烈王在位期間,與唐朝中國的關係更加密切,金城沿襲唐朝宮廷習俗,派遣學生前往中國學習,最重要的是,派遣了大量軍事援助,幫助新羅消滅他們的敵對王國。 高宗派出十三萬水師,希望新羅能夠打敗其他諸國,然後自己滅亡。 不過,韓國人還有其他計劃。 當唐朝全神貫注於崛起的西藏時,新羅軍隊與留在朝鮮的中國軍隊作戰。 Maesosong(公元 675 年)和 Kibolpo(公元 676 年)之戰取得了勝利,最終新羅成為朝鮮的唯一主人。

統一新羅王國和渤海

儘管新羅王國拒絕,成為中國的另一個省份,但與中國的關係並沒有惡化,事實上,這個年輕的朝鮮國家,成為忠實的盟友。 中國文化的影響仍然很大,儒教和佛教仍然是,新羅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佛教仍然是社會各階層信奉的官方國教。 最著名的佛教學者僧人就是這個時期的Wonyho,他在公元七世紀普及了這種信仰。 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在統一新羅,隨著公元 682 年建立的國家儒學學院,以及公元 788 年引入的國家行政人員考試,儒學變得更加強大。

兩國之間也有通順貿易,中國進口絲綢、書籍、茶葉和藝術品等奢侈品,而韓國則出口金屬(特別是金銀)、人參、大麻製品、製成品、馬匹和派遣學生和學者來中國。 在中國境內甚至還有新羅控制的貿易區,貿易量就是這樣。

渤海國(又稱帕爾海國,公元 698-926 年)與統一新羅王國同時代,但佔據朝鮮半島北部,和滿洲地區的領土。 渤海雖然有時與鄰國進行貿易,但在公元八世紀上半葉,不明智地攻擊了新羅和唐朝中國,這迫使兩國再次結成聯盟,以消滅共同的敵人。 然而,這一次,北方山區的環境過於惡劣,新羅和唐的聯合征伐慘遭失敗,新羅在雪山中損失了一半的軍隊。 渤海王國由於與日本的密切關係而持續繁榮,但在公元10世紀初,它因遭到蒙古契丹部落的攻擊和征服,而迅速走向滅亡。 它的領土和衰落的新羅王國的領土,將被韓國新崛起的強國高麗王朝接管。

高麗王朝

高麗王朝在被稱為“後三國時期”(公元 889-935 年)的另一輪國家間戰爭之後,征服了整個朝鮮半島。 與以往一樣,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和實踐其理想的能力,仍然是韓國精英階層的紳士標誌。 正如高麗的創始人太祖所宣稱的那樣,“我們東方人長期以來一直欽佩唐朝的方式。在文化、儀式和音樂方面,我們完全遵循其模式”(網站,79)。

Bronze Korean Coin, Goryeo Dynasty
韓國銅幣,高麗王朝
British Museum (Copyright)

高麗隨後與中國宋朝(公元 960-1279 年)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繫。 宋朝利用這些友好關係,請求高麗幫助對付契丹和金,但朝鮮人並不熱衷於,捲入更廣泛的地區衝突。 人們向中國致敬,但國家支持的貿易和私人貿易,都包括雙向流動的各種商品。 中國出口絲綢、書籍、香料、茶葉、藥品和陶瓷,高麗則出口金、銀、銅、人參、瓷器、松子和韓紙。 商品數量如此之多,以至於在公元 13 世紀,高麗首都鬆島就擁有 1,000 多家商店。

文化紐帶也很牢固,中國文學非常受歡迎,國家行政機構,效仿中國,在公元 958 年引入了公務員考試,並遵循儒家原則。 佛教仍然是國教,並建造了更多的寺廟和寺院。 在這一時期,朝鮮開始模仿唐朝早期的貨幣鑄造自己的貨幣。 就連“乾元重幣”的銘文也從中文(乾元重寶)翻譯成韓文Konwonchungbo。 高麗造幣廠確實在硬幣的背面添加了“東方王國”(東國)等識別標記,但與中國硬幣一樣,韓國硬幣有一個方形的中心孔。

後來的歷史

公元 13 世紀初期,朝鮮出現了新的威脅,當時成吉思汗, 統一的蒙古部落,席捲了中國,並於 1215 年征服了北京。 然後在 1231 年,現在由窩闊台汗領導的蒙古人,將注意力轉向朝鮮,迫使高麗遷都。 在接下來的三十年裡,蒙古人又發動了六次入侵,但到1258 年,雙方達成了和平。 該價格是高麗,為 1274 年和 1281 年蒙古入侵日本(失敗),提供船隻和物資的義務。 隨後,朝鮮越來越受到蒙古文化的影響,王子們被要求住在北京作為人質,幾位國王娶了蒙古公主。 1392 年,新的朝鮮國家成立,韓國又要等一個世紀才能重新獲得獨立。

This content was made possible with generous support from the British Korean Society.

删除广告
广告

参考书目

世界历史百科全书》是亚马逊的合作伙伴,可从合格的图书购买中赚取佣金。

关于译者

晚生姓高
高先生目前擔任加州就業部的首席翻譯,是聯合國美國協會的前董事會成員,也是英文雜誌《美華論壇》的現任董事會成員和前副主編

关于作者

Mark Cartwright
马克是一位全职作家、研究人员、历史学家与编辑,他对艺术、建筑,以及研究所有文明共有的思想尤为感兴趣。马克拥有政治哲学硕士学位,目前担任WHE出版总监一职。

引用本作品

APA 风格

Cartwright, M. (2016, November 30). 古代朝鮮和中國的關係 [Ancient Korean & Chinese Relations]. (. 晚生姓高, 翻译).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取自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2-984/

芝加哥风格

Cartwright, Mark. "古代朝鮮和中國的關係."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最后修改 November 30, 2016. https://www.worldhistory.org/trans/zh/2-984/.

MLA 风格

Cartwright, Mark. "古代朝鮮和中國的關係." 翻译 晚生姓高.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30 Nov 2016. 网络. 20 Ja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