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仍然是世上最受歡迎的調製飲料,首先由中國僧人飲用,助打坐和重視其藥用功效,它迅速流行起來,傳播到近鄰國,尤其是日本。 為它的準備和享用,制定一套精心的儀式,旨在培養對生活簡單,奢華,欣賞和美感。 此外,飲茶者不僅通過提供相對昂貴的茶葉,而且保留最好的瓷器來飲用,能夠謹慎地展示高雅品味和財富。
茶道家所著的做人品茶的書籍,以及歌頌茶的詩篇,使飲茶成為一種藝術。 因此,茶道成為簡單的偷閒方式,對今天的許多人來說, 喝茶仍具這功能。
神話中的茶
在中國和日本的傳統中,茶的發現都歸功於禪宗創始人印度僧人達摩。 他四處傳道,在華南建立少林寺(日本人稱為少林寺)。 在那裡,他面壁打坐九年。 結束時,他腿已經枯萎,就在開悟之際睡著。 錯過這最後一步,他很生氣,扯下自己眼皮扔地上,長出了茶樹。
一種藥用飲料、提神飲品
茶有多種名稱:中文和日文中的 cha 或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中的 chai。 英文名稱可能源自中國福建省的飲料 (the) 的發音。 飲料是通過,在原產中國西南茶樹的幼葉、葉尖和葉芽, 加熱水製成。
公元前 2 世紀左右,佛教僧人首用這種飲料,幫打坐保持醒覺。 茶也認為具藥用價值,如治宿醉。 到唐朝(公元 618-907 年),茶已經傳播到寺院之外,成為文士流行飲品,因能負擔得起昂貴飲品。 茶葉成為經濟貿易的重要部分,東南部莊園,大量種植,茶葉提供寶貴的稅收。 現將茶葉出口,茶商是中國最富有的商人之一。
對文化的影響
喝茶的趨勢也帶動了人們更喜歡用來沖泡、混合和飲用茶的精美陶瓷,以及用來存放茶葉的優雅罐子。最受推崇 茶壺產於江蘇宜興。 在炫富視為庸俗文化中,使用優雅但昂貴紫砂壺,足以炫耀個人。
飲茶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開始出現在藝術和文學中。 陸羽的一首著名詩篇出現在他 8 世紀關於飲茶時應採用的形式和慣例的論文中。 這首詩是於收到一包新鮮採摘的茶葉作為禮物後寫的感謝信。
為了敬茶,我關閉了我的草叢門,
以免普通人闖入,
戴上我的紗帽
自己釀造和品嚐。
《七碗茶歌》 — 盧仝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原誤引自陸羽, 在 Ebrey,95 )
傳播
與其他文化習俗一起,飲茶從中國傳到東南亞國家,如朝鮮新羅王國,但從公元 8 世紀開始,在日本變得更流行。 在日本,最早喝茶的也是佛教僧人,直到公元 1200 年左右才流行起來。 由於中國茶樹比日本的好,所以這些茶樹也都是進口的,而不僅僅是葉。
在日本,茶的製作方法通常是將葉子搗碎,然後用 amazura(一種來自葡萄的甜味劑)或生薑製成球狀,然後放入熱水中沖泡。 最終,從公元 1200 年開始,開設專門的茶專,人們保留了最好的瓷碗喝茶。
茶道
雖然端茶時發展起來的儀式起源於中國,但正是日本人使茶成為他們文化的代名詞。 日本茶道被稱為 chanoyu,意思是“茶的熱水”,或 chado 或 sado,意思是“茶道”。 茶話會開始時相當吵鬧,客人們試圖猜測他們喝的茶的類型,但 15 世紀的行政長官足利義正制止了這一切,並使整個事情變得更加冷靜和柔和,提出裁決 為敏感話題的對話,提供了完美的環境。
儀式代表了日本的 wabi 美學原則,這是對日常事物中美和簡單的欣賞的價值。 在茶道中的應用,歸功於公元 16 世紀的茶道大師千利休(公元 1522-1591 年)。 利休是軍閥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茶道大師,他還提倡使用精心佈置的鮮花(ikebana)來營造喝茶時恰到好處的平靜氛圍。 Rikyu 的主人並不總是聽他的話,因為 Hideyoshi 在公元 1587 年為慶祝他在九州的勝利而舉辦了一場有 800 名客人參加的茶會。 儘管如此,隨著茶道逐漸變得越來越文雅和親切,僧人在後代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對日本人來說, 喝茶是入專門的 chashitsu 或茶室,也被稱為 sukiya 或“不完美的房子”,暗指結構原始的簡單建築和 基礎材料。 屋頂是竹子和茅草,支柱是原粗木,牆壁是土砌。 這座質樸的建築,與主住宅完全分開(立即在儀式上加蓋貴族要求,顯然只有有錢的人才買得起)。 因此,飲茶者即偷閒享用。 三個原始的茶室今仍存,列為國寶。 位於山崎的妙喜庵、水瀨區的神社和京都的西芳寺。
茶室很小,一般只有三平方米。 Rikyu 因縮小以前較大的房間而受到讚譽。 它的裝飾和服務極簡:衛生間和一個 tsukubai,它由外面的石盆 (chozu-bachi) 組成,用於在進入之前清潔雙手,旁邊還有幾塊不規則的石頭,美觀放置。 另個特點是外面石頭,獨立式燈籠。 理想情況下,茶室應位於自己的小花園 (cha-niwa) 內,花園內有一條從主屋引出的石小徑 (tobi-ishi)。 植物是常青樹而不是鮮花,苔蘚或草,在入茶室前, 開始安靜身心。
茶室的門道通常很小,只有大約 90 厘米(3 英尺)高,意味進入茶室後,人人地位平等。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扇門防止帶劍入茶室,表明在喝茶,忽略等級和職業。 窗戶和紙屏風,為提供充足光線。
泡茶的細節和禮儀,用特製的勺子端茶,舉手投足的克制,也取決於自己的茶道流派。 通常在鐵壺中,木炭燒水,茶味濃、綠、苦。 儀式是要求使用最好的器皿,尤其是用來喝的杯碗。
後來的歷史
到公元 16 世紀,廣泛消費, 茶葉成為巨大行業,最終引起歐洲,葡萄牙和荷蘭商的興趣。 公元 1607 年,茶傳入歐洲,到19 世紀,這飲料在歐洲流行,飲者可以選擇中國、印度和錫蘭(現斯里蘭卡)茶。 來自後兩個國家的茶更濃,因此更受青睞,尤其是英國人,鼓勵在殖民地印度,種植茶樹。 儘管如此,在 19 世紀初,中國茶葉對歐洲出口總額是80%。